手术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通讯员 谢燕芝 张博) “妈妈快看,我的耳朵长出来了!医生用了什么魔法呀?以后再也没人说我是没有耳朵的小孩了!” 近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病房里,10 岁男孩小瑞(化名)对着镜子反复打量自己的新右耳朵,激动地向母亲分享这份喜悦。而这份“惊喜”的背后,是医院团队历时一年、通过三期精密手术,为小瑞从“零”到“有”打造出形态与功能兼具的耳廓,让他重获自信人生。
小瑞家住娄底市涟源市,自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右侧耳廓外观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外形上的差异让小瑞逐渐变得敏感、自卑,也成了父母心中的一块心病。为了给孩子寻求专业治疗,一家人几经辗转,最终慕名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与激光美容科,希望能在这里为孩子“补”上缺失的耳朵。
入院后,整形与激光美容科主任李高峰高度重视,立即带领专家团队对小瑞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考虑到家长对治疗方案的担忧,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手术流程、技术原理及预期效果,同时借助生物力学模拟与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为小瑞量身定制了独创的分期塑形方案。“该方案不仅要保留组织活性,让新生耳朵能和头颅自然贴合,还要考虑孩子当下的恢复情况,更要预判十年后生长发育带来的变化,每个细节都得经得起时间考验。” 李高峰主任介绍,从肋软骨的精准取用到皮肤张力的动态调整,团队每一步都反复推敲,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历经12个月的精心筹备与三次精密无间的手术,团队如同雕塑家一般,以严谨且有序的节奏层层推荐手术的进程:一期手术为新耳廓“打地基”,构建血运保障,二期手术“建框架”,搭建出立体的耳廓支架,三期手术“精装修”,通过精细操作完善耳廓的美学细节。最后,当绷带缓缓揭开时,一只形态逼真、触感柔软的新耳朵跃然眼前,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不仅是医学领域重大的突破,更是一个孩子重获自信的崭新起点。
“现在孩子每天都要照十几次镜子,走路都昂首挺胸的,整个人像换了个似的!”小瑞的母亲看着孩子的变化,激动得眼眶泛红。
李高峰介绍,此次手术采用自体肋软骨作为耳廓支架,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性,同时通过微创技术将取骨创伤控制在2-3根软骨范围内,就像在墙壁上取走几块砖却不影响整体稳固一样,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又能减少对孩子身体的影响。
李高峰提醒,7-14岁是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黄金干预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肋软骨弹性最佳,耳再造材料优先选择自体肋软骨,安全性更高,且术后恢复能与生长发育完美同步,能让耳廓形态随着身体成长自然适配。李高峰也同时呼吁,社会各界能给予先天性畸形患儿更多理解与支持,让他们在关爱与先进医疗技术的助力下,自信拥抱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谢燕芝 张博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9/153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