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巡回医疗日记|厉娟:十八洞村的医疗情缘,一次灵魂的淬火之旅

来源:红网 作者:厉娟 编辑:周曼 2025-09-30 12:06:1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为进一步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今年9月,湖南省胸科医院巡回医疗队赴花垣开展巡回医疗服务。这是继2024年后,医院第二次组织专家赴湘西州花垣县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支援工作为期三周,为当地居民搭脉辨证、开具良方,开展细致的健康指导与结核病防治宣传;通过“传帮带”精准帮扶,帮助当地医护人员夯实诊疗技能,推动基层人才培养“长效化发展”。

巡回医疗日记

时间:2025年9月24日

地点:花垣县人民医院

记录人:湖南省胸科医院巡回医疗队队员 厉娟

9月8日,作为2025年湖南省胸科医院巡回医疗队的队长,我带领队员奔赴湘西州花垣县人民医院,开启为期三周的医疗帮扶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作为巡回医疗队队长,我的感触是复杂而深刻的。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医疗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生命、责任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队长,我不仅要看病救人,还要协调团队的工作分配、物资管理、应急处理等。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科室,性格和专业背景各异,但在共同的目标下,大家逐渐磨合出了默契。有人负责呼吸科,有人承担消化科,有人擅长中医,有人主动承担后勤……这种协作让我看到,医疗不仅是技术,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与配合。

图片1.png

巡回医疗队员工作现场。

在花垣县的第一周,巡回医疗队队员们紧锣密鼓开展工作,深入临床科室,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针对涉及多学科问题的大咯血患者开展远程MDT会诊,前往边城镇卫生院义诊,赴花垣县第三中学进行结核病健康宣教。

9月15日,星期一早上,载着6名队员的车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云雾缭绕的十八洞村终于出现在眼前。这次下乡义诊,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任务,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回归和洗礼。

城市医院里,CT、彩超、自动化验仪是我们的“标配”,而在这里,我的“装备”回到了最基础的状态: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计、一包银针、还有几大箱背来的常用药品。最大的不同,是“距离”。听闻我们的到来,村民们一大早就聚集在村头前坪,见到这么多村民,让我瞬间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与珍惜。这种“距离感”,是我在城里从未真切体会过的。

看诊的疾病大多很“经典”:常年喝生水,导致大部分村民都有肾结石、长期劳损带来的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因饮食习惯偏咸引发的各种问题。

这些病在城市并非没有,但在这里,它们更普遍,也更顽固,与这里的气候、劳动方式和生活条件紧密相连。然而,比身体疾病更触动我的,是他们的“心病”——那种因信息闭塞而产生的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

一位大叔总觉得心悸,日夜担忧自己得了“治不好的心脏病”,仔细检查后才发现是严重的焦虑所致。长期的独居、与外界较少的交流,让很多老人把身体的不适无限放大。于是,我的工作,一半是开药,另一半是“话疗”。耐心地解释、反复地安抚、告诉他们“这个没事,按时吃药就好”,看到他们从眉头紧锁到长长舒一口气,那一刻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开的每一剂药方里,似乎都加了一味叫“安心”的药。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隔阂。他们称呼我们为“省里来的医生”,眼神里充满了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种信任,让我倍感压力,也充满了动力。他们的依赖如此沉重而纯粹,让我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在这一刻倾囊相授。我为十八洞村原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苗绣合作社理事长石顺莲大姐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完毕石大姐拉我去她家看看,向我介绍着这十几年来家里的变化。我离开之际,石大姐说一定按我的嘱托健康生活,这种生命相托的信任,是医者职业荣誉感最原始的来源。

在农村,许多疾病源于缺乏基本健康知识:饮用水不洁、饮食习惯不良、慢性病忽视管理……我们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开展健康宣讲,教村民如何洗手、如何控制血压、如何识别常见病征兆。我意识到,比起治疗,预防才是真正能改变基层健康现状的关键。这也让我反思:医疗队的价值不仅在于“救火”,更在于“播种”。

十八洞村因精准扶贫而闻名世界,它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修路盖房,更是人的振兴。没有健康,一切无从谈起。

基层医疗,就像网络的最后一个端口,直接决定着政策温暖的“信号”能否满格。我们这次义诊能解决的问题有限,更重要的是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因此,我们对村里的卫生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留下了联系方式,建立了远程咨询的渠道。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离开十八洞村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翻过了一座山,看到的不仅是湘西的壮美山川,更是中国最基层最真实的民生图景。

我们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品,缓解了他们的病痛;而他们,却用最真诚的敬意和信任,治愈了我在职业倦怠中的迷茫,洗去了我身上的浮躁,让我重新忆起穿上白大褂那天最初的誓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趟下乡之行,于我,是一次灵魂的淬火。它让我明白,医者的根,永远扎在人民之中;医者的情,最终要落在需要它的土地上。十八洞村,我会记得,也会再来。

来源:红网

作者:厉娟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74/153251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