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30日讯(通讯员 唐芊)近日,气温逐渐下降,秋天的干燥也悄然来临。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节,我们的皮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不仅是我们与外界的屏障,更是健康的重要指示灯。在这个全国科普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夏秋之交常见的皮肤问题,学会科学防护,守护肌肤健康。
皮肤病的“多事之秋”
1. 湿疹:季节交替的“常客”
发生机制:季节转换时,温度与湿度变化剧烈,皮肤屏障功能容易受损,导致水分流失加快,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
识别特征:
· 皮肤出现红色斑片,伴有细小丘疹
· 剧烈瘙痒,夜间尤为明显
· 急性期可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
2. 银屑病:秋季易加重
发生机制: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季节变化、感染、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识别特征:
· 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
· 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 好发于头皮、肘部、膝盖和腰部
3. 真菌感染:湿热环境的“产物”
发生机制:虽然入秋,但白天气温仍然较高,出汗多,为真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足癣、股癣、体癣等在九月仍然高发。
识别特征:
· 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界清晰,伴有脱屑
· 不同程度瘙痒
· 逐渐向周围扩散,中央趋于消退
4. 日光性皮炎:看不见的紫外线伤害
发生机制:很多人误以为秋天阳光温和,放松了防晒措施。实际上,秋季紫外线强度依然很高,特别是UVA穿透力强,可直达真皮层。
识别特征:
· 曝光部位出现红斑、水肿
· 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
· 伴有烧灼感或疼痛
5. 痤疮:开学季的“压力痘”
发生机制:九月是开学季,学习压力、作息改变、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加重痤疮。
识别特征:
· 面部、胸背部出现粉刺、炎性丘疹、脓疱
· 严重者可形成结节、囊肿
科学防护:打造九月肌肤健康屏障
1. 温和清洁,保护皮肤屏障
· 选择pH值接近皮肤(约5.5)的洁面产品
· 避免过度清洁,每天洗脸不超过2次
· 水温不宜过高,32-35℃为佳
2. 保湿修复,强化防御能力
· 季节交替时使用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产品
· 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身体乳,锁住水分
· 根据皮肤类型选择保湿产品:油性皮肤选乳液,干性皮肤选膏霜
3. 科学防晒,全年无休
· 九月仍需防晒,选择SPF30+、PA+++以上的防晒产品
· 户外活动每2-3小时补涂一次
· 结合物理防晒:戴帽子、穿防晒衣
4. 合理穿衣,减少刺激
· 选择棉质、丝质等透气性好的衣物
· 避免穿着粗糙、过紧的服装
· 新买衣物先清洗再穿,去除残留化学品
5. 健康生活,内调外养
· 保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
· 饮食均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
· 学会压力管理,保持情绪稳定
就医指南: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虽然许多皮肤问题可以自行缓解,但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 皮疹范围广泛或迅速扩大
· 自行用药一周后无明显改善
· 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 皮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医生提醒,秋季的皮肤护理需要格外用心,在这个季节转换的时期,理解皮肤的变化规律,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皮肤病的发生。记住,健康的皮肤不仅来自外部的护理,更需要内在的健康为基础。在这个全国科普月,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拥抱健康美丽的肌肤。
来源:红网
作者:唐芊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74/153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