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筑牢校园健康防线!长沙疾控发布《校园食源性疾病防控指南》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马迪辉 编辑:周曼 2025-09-01 16:11:4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9月1日讯(记者 戴丹 通讯员 马迪辉)又到9月开学季,食堂就餐、课间加餐、校外零食……师生们的饮食场景逐渐丰富,但湖南地区夏季高温、初秋湿热的气候,恰好为食源性风险 “埋下隐患”。为了让新学期从 “安全饮食” 开始,长沙市疾控中心发布《校园食源性疾病防控指南》,请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收好!

警惕 “看不见的威胁”:致病微生物这样防

校园里的食源性疾病,很多来自“看不见的微生物”。现在气温高、湿度大,食材加工、储存稍有不当,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就可能污染食物、大量繁殖,尤其是食堂、小卖部等集中供餐场所,更要做好 “全链条防控”。

对食堂来说,采购是第一道防线。要从有合规资质的超市、农贸市场选购食材,拒绝来源不明的散装肉、隔夜菜。加工时记住 “三个关键”:生鲜食材需洗净,生熟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需要加热的食材,中心温度须到70℃以上,且持续加热1分钟以上,确保 “烧熟煮透”;做好的饭菜要注意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60℃以上或5℃以下,脱离安全温度的食物,从制作到食用不能超过2小时,别用隔夜剩米饭做蛋炒饭(容易滋生蜡样芽孢杆菌)。

对同学们来说,个人防护也很重要。饭前便后、接触餐具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搓洗双手 20 秒以上;在校外买零食时,优先选预包装、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少买散装的即食食品;若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避免带病上课或传染他人。

别被 “颜值” 骗了:野生蘑菇不能碰

图片1.png

亚稀褶红菇 剧毒!

夏秋季是湖南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小区绿化带、公园甚至操场角落,都可能冒出各色蘑菇。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长得极为相似,哪怕是经验丰富的采菇人也可能认错。

近年来,长沙多次发生因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导致的中毒事件,学校加强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科普知识宣传的同时,更需要同学们和家长一起牢记 “三不原则”:不采摘野生蘑菇,不购买流动摊贩售卖的 “野生鲜菇”,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蘑菇制品。如果看到同学好奇采摘,记得及时劝阻,告诉大家 “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不能碰”。

远离 “诱人陷阱”:有毒植物别乱尝

图片2.png

马桑果 有毒!

校园内外的花草树木是一道风景,但有些 “看起来能吃” 的植物,其实藏着天然毒素。比如铁树结的橙红色果子、路边的马桑果、长得像 “小葡萄” 的桐油果,还有外壳带刺的蓖麻子,一旦误食,可能引发头晕、呕吐,甚至更严重的中毒反应。同学们好奇心强,但不认识的植物绝对不碰,校园里的观赏植物(比如铁树果)再好看也不能摘,放学路上遇到的野菜(比如长得像菠菜的毒芹)也别挖。

疾控专家提醒:校园饮食安全,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守护。学校应做好食堂卫生管理、食材把关和宣传教育,家长要多和孩子聊食安知识,同学们也要把 “安全饮食” 记在心里。让我们一起筑牢校园食安防线,让新学期的每一顿饭,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马迪辉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83/152445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