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3日讯(通讯员 卢婷 代璐 汪典)近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实施院内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顺利封堵29mm超长隧道复杂型PFO,帮助41岁患者解决“心病”困扰,重获健康生活。
手术现场。
王先生因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症状来医院就诊,且在入院期间曾发作晕厥。为明确病因,医生为其完善心脏及心功能系统检查:发泡实验结果呈阳性(RLSⅢ级),提示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初步考虑卵圆孔未闭可能;进一步行食道超声检查显示,患者房间隔卵圆孔结构特殊——右房侧开口约4.7mm,左房侧开口约2mm,卵圆孔隧道长度达29mm,最终确诊为“复杂 PFO(卵圆孔未闭)、房水平右向左分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医生判断其具备介入封堵手术指征。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轻,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团队经充分评估后,决定采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为其实施介入治疗。而此次手术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患者PFO解剖结构复杂,29mm超长隧道远超普通PFO,增加了器械输送与定位难度;二是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X线下不显影,需全程依赖超声精准引导,对超声技术要求极高。
手术当天,在超声影像科主治医师吴玉娟的技术支持下,医院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通过超声与X线透视双重引导,导丝无创穿过房间隔,为卵圆孔长隧道建立安全“轨道”;随后将可降解封堵器精准送达缺损处,清晰展示封堵器双盘面,牵拉确认其与房间隔紧密贴附后,锁定释放完成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患者卵圆孔处无残余分流,亦无心包积液,封堵效果完全,手术圆满成功。术后患者呼吸顺畅,胸闷等不适症状消失,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并向术者团队表达了深切谢意。
“就像皮肤伤口愈合后不留疤痕,可降解材料能让心脏实现‘自体修复’。”科室主任罗亦斌介绍,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作用过程分为两阶段:术后0-6个月为有效封堵期,确保卵圆孔完全闭合;之后进入安全降解期,约1年左右可完全降解,不会在体内残留。
“这意味着患者无需再担忧金属过敏、远期并发症,也不会因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而受限生活、工作与运动,更不影响未来其他左心介入治疗的通路。”罗亦斌补充道。
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彰显了心血管内科紧跟医疗技术前沿、不断引进推广先进治疗方法的实力,也体现了团队以安全、高效、精准医疗服务守护患者健康的决心。这一创新方案不仅为该患者解除了疾病隐患,更为更多卵圆孔未闭相关病症患者,尤其是复杂型PFO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卢婷 代璐 汪典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95/1525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