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4日讯(通讯员 唐亮 赵晓华)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于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作为全球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心脏病学前沿进展、创新技术与临床实践。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周胜华教授团队携10余项研究成果精彩亮相,成果涵盖器械革新、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创新疗法、营养心脏病学、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控、血管重塑分子机制及基础转化医学等领域,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贡献了独具特色的“湘军智慧”。
当地时间8月30日下午,周胜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精准无创放疗(M-SBRT)方法学与机制研究》在ESC 2025年会上发布阶段性成果。项目科学顾问、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胡凯教授代表团队作题为《心脏放射治疗通过调控心肌细胞钙稳态延缓 TnT突变小鼠HCM疾病进展》(Cardiac radiation suppresses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henotyping in TnT R92Q HCM mice via modulating Ca2+ homeostasis)的专题报告。该研究首次揭示精准无创心脏放射治疗(M-SBRT)延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进展的核心机制,即通过调节心肌细胞钙稳态及相关蛋白磷酸化状态,为HOCM治疗开辟了新理论路径。
本研究项目科学顾问、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胡凯教授代表团队在大会上报告
当地时间9月1日上午,团队的李旭平教授报告了《脉冲电场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结果,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PFA消融技术得到国际认可。该国产“圈点结合式”PFA技术为心律失常治疗带来革命性新突破,研究首次证实了脉冲环形导管和脉冲压力导管组合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手术时间相当,但X线曝光时间短;消融的术后复发率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当。
心血管内科李旭平教授在ESC会场介绍国产PFA产品
会议期间,团队在大会上报道了两例全球首报罕见病例,包括全球首例人工腱索植入失败后行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罕见巨大冠脉瘘并发继发性重度二尖瓣返流的成功介入治疗,为国际同行在处理类似挑战病例提供了重要参考。
心血管内科阳辉副教授代表团队在ESC2025年会报告临床挑战病例
阳辉副教授代表团队在年会上报道了系列研究成果,包括《心房颤动成人患者的饮料消费与死亡率:基于英国生物银行的前瞻性研究》《MARCH1缺失通过白色脂肪米色化改善HFpEF小鼠舒张功能的研究》《健康生活方式与全因死亡率、特定原因死亡率及预期寿命的关联前瞻性研究》《健康饮食指数-2020与具有健康相关或社会经济风险因素的成年人心血管死亡率的关联》《达格列净抗血管老化的新机制——通过促进自噬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预测的新型标志物——cGAMP在糖尿病患者中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应用》。
周胜华教授团队在国际心血管学术舞台上成绩斐然,已连续多年获邀在ESC 2021、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23)、ESC 2024的最新临床试验专场作主旨报告。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精彩亮相,不仅充分展示了团队在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前瞻性视野,更展示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与创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 唐亮 赵晓华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96/1525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