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维持体内血糖动态平衡的重要器官,具有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功能,是空腹状态下血糖的唯一来源。所以,当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病变时,都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肝病科的专家来介绍肝脏病变对血糖影响的两大主要表现。
肝源性低血糖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正常肝细胞大面积损伤,肝功能严重破坏时,可导致肝糖原储备严重不足、糖原代谢酶学功能异常,糖原合成量不足;同时肝功能破坏时,机体葡萄糖消耗过多,从而引起肝源性低血糖,多见于空腹低血糖,禁食后易诱发。
肝源性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继发高胰岛素血症是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且与胰岛素分泌代谢异常、升糖激素增多,以及肝损害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继发性损害有关。
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主。其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原发病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终末期肝病治疗)。胰岛素适用于所有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其降糖效果显著,对肝脏无明显损害,一般主张尽早使用。
血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与预后的敏感指标。肝病患者应注意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重视肝源性低血糖及糖尿病的防治。(通讯员 万益玲)
来源:红网
作者:万益玲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5/64/1464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