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消化疾病的重要手段,能直观观察胃肠黏膜变化,助力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及及时治疗。那么,胃肠镜检查能够查出哪些疾病呢?一起跟随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主治医师刘玉龙来了解一下吧。
炎症性疾病
胃炎为胃黏膜炎症,胃镜下可见充血、水肿至糜烂不同表现。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发红,有点状或片状充血;糜烂性胃炎则有大小糜烂灶,伴渗出物。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腔见胆汁反流,胃黏膜有炎症及胆汁斑附着。
溃疡性疾病
胃溃疡是胃黏膜受到侵蚀形成的慢性伤口。胃镜观察其多为圆形或椭圆,边缘清晰,底部平滑,覆灰白或黄白苔,周边黏膜红肿。十二指肠溃疡形态相似,但多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因肠壁薄,易并发变形、狭窄等问题。
肿瘤性疾病
早期胃癌胃镜下可见微小隆起、凹陷或平坦病变,黏膜色变、质硬,与正常黏膜界限不明。进展期胃癌形态各异,如息肉、溃疡、浸润型,溃疡型大而不规则,易出血;浸润型致胃壁僵硬,胃腔狭窄。此外,胃息肉常见,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需及时处理。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肠道炎症,主要影响直肠和结肠黏膜及下层。肠镜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浅溃疡,伴脓性分泌物,粗糙易出血,病变连续上行。克罗恩病累及全消化道,镜下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和炎性息肉,病变节段性,与正常肠段界限清晰。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为肠黏膜异常增生组织,肠镜下形态多样。蒂息肉细蒂连肠壁,无蒂息肉基底宽。息肉大小形状各异,可为圆、椭圆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或呈绒毛状,颜色或同周围黏膜或略红。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前病变,需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
结直肠癌
早期肠镜下可见黏膜隆起、扁平或凹陷病变,质地变硬,伴糜烂、出血或溃疡。进展期形态似胃癌,有肿块、溃疡、浸润型,肿块型突出肠腔,溃疡型边缘隆起底部不平,浸润型致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肠镜通过难。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当出现便血、黑便、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鲜血便可能由痔疮或直肠肿瘤引起,暗红血便伴黏液多为肠道疾病导致;黑便多是上消化道出血,警惕胃溃疡或胃癌。频繁腹泻或便秘可能与肠道肿瘤或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规律上腹痛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无规律伴食欲不振警惕胃癌体重无故下降伴食欲不振需警惕胃肠道肿瘤。(通讯员 卿佩星)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5/65/1464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