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普视频 | 别让宝贝“负”重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雷鸣 邹思敏 编辑:吕周阳 2025-02-18 12:07:13
时刻新闻
—分享—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超重或肥胖,而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中国儿童的肥胖近20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的概念

儿童肥胖症,是指身体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异常增加的状态,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其中,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引起的单纯性肥胖症占肥胖儿童的绝大部分。

如何判定孩子是胖还是壮呢?可以通过“体重计算法、体重指数(BMI)、腰围评价法”等方法来判断,也可到医院儿童生长发育科就诊,咨询专业医生。

肥胖的危害(多系统症状-哮喘、呼吸睡眠暂停)

肥胖会对多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多种疾病,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糖、脂代谢: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颅内高血压、假脑瘤;

呼吸系统: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增加;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力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痤疮、黑棘皮病。

除此之外,肥胖对儿童有诸多“特殊”危害。

首先是生长发育问题。肥胖会影响儿童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青春期发育提前,并导致骨龄提前,影响成年身高。过重的体重会对骨骼和肌肉产生比较大的压力,易造成关节、骨骼、肌肉损害,例如扁平足、X型腿等。

其次是专注力问题。肥胖儿童耗氧量比正常儿童高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肥胖还会使脑血管中血脂含量增高,降低大脑的血液供应量,导致孩子容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

最后是心理影响。有肥胖问题的孩子一般会认为自己的体型、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整体的自我价值比别人差,容易产生过度自卑心理,变得比较孤僻、严重者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甚至抑郁等问题。

肥胖的干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定期监测)

减肥应从幼儿期着手,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纠正“胖即是健康”的观念,预防肥胖的最佳时期是出生后至学龄前期。

1.健康规律饮食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饮食原则为“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求,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应做到:

优化膳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油制品、含糖饮料、水果罐头、糖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蛋、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减重过程中注意维生素D和钙等微量营养素的补充。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进餐时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学龄前儿童应采用3次正餐,2~3次加餐的“三餐两点制”,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要适当加餐。6岁以上儿童采用“一日三餐制”。做到三餐规律,定时定量,避免不吃早餐;零食应尽量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原味坚果等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减少食用快餐食品 ,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2.增强体育锻炼

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儿童能力范围内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学龄前儿童每天进行至少3小时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

6岁以上儿童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跑步、骑车、游泳、打球等);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的运动 (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

健身减肥锻炼宜安排在晚餐前2小时进行,效果最佳。

3.良好生活习惯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做到早睡早起。

年龄睡眠时间
5 岁以下10~13 小时
6~12 岁9~12 小时
13~17 岁8~10 小时

避免久坐。每次久坐行为不超过1小时。

每天屏幕(包括看电视、手机等电子屏幕)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越少越好。

4. 定期监测生长体格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

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每月测量并记录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测量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通讯员 雷鸣 邹思敏)

来源:红网

作者:雷鸣 邹思敏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6/52/147109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