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6日讯(记者 周曼 通讯员 梁辉 刘小白)在我们的生活里,嗓音堪称人的“第二张名片”,是交流的关键工具。可谁能想到,一场重感冒竟差点让推销员小李的职业生涯陷入危机。近期,经过湖南省人民医院嗓音专家个体化嗓音矫治训练,小李终于重获新“声”。
医生指导小李进行嗓音训练。
28岁的小李家住长沙市天心区,作为推销员,他原本拥有洪亮且富有感染力的嗓音,这在工作中助益颇多。然而,一个多月前的一场重感冒,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感冒后,小李喉咙不适,吃了感冒药,其他症状陆续缓解,唯独嗓音变得嘶哑、无力。他尝试了姜茶、润喉糖等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随着时间推移,嗓音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与客户的沟通,工作业绩一落千丈,甚至差点丢了饭碗。
他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找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旭平教授,经嗓音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小李的声嘶是声带受损和不当用嗓习惯共同导致的。随即,医生给出药物联合嗓音训练的治疗方案。
嗓音矫治师康婷对小李进行了喉部肌肉、呼吸、发音、共鸣以及心理等全方位评估,并结合喉镜、计算机嗓音分析等检查结果,为他定制了个性化的嗓音矫治与心理辅导方案,涵盖科学发声训练、呼吸调整以及必要的物理治疗等。经过四次当面指导和一个月的居家训练,小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声音逐渐恢复清晰有力,又能自信满满地向客户介绍产品了。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肖旭平教授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对嗓音的呵护。在生活习惯方面,要适度用嗓,像教师、销售员这类频繁用嗓人群,可借助扩音器,每讲30分钟休息5分钟。室内应保持空气湿润,湿度控制在40%-60%;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在发声技巧上,建议采用腹式呼吸,保持身体直立,控制音调在舒适的中低音域。同时,饮食管理也很关键,每天保证1500-2000ml温水摄入,少吃烧烤、限制咖啡因和碳酸饮料,控制辛辣食物摄入。在特殊环境中,比如粉尘环境戴N95口罩,高分贝场所停留不超2小时,健身时避免憋气发力。肖旭平教授建议嗓音工作者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喉功能评估,建立个人声学档案,实现精准防护。
“单次清嗓会产生500~700Pa的冲击力,相当于正常说话声门下压的10倍。建议小口吞咽温水或做哼鸣练习。耳语时,声带肌紧张度比正常发声情况下高30%,建议完全禁声而非耳语。”肖旭平教授对于大众嗓音认识误区进行了提醒,同时建议大家在选择喉糖时,避免含苯佐卡因的麻醉型喉糖,推荐含鼠尾草提取物或木瓜蛋白酶的润喉制剂。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梁辉 刘小白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50/1487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