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反复腹痛、腹泻?可能是肠道发出的“求救信号”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马婉华 2025-04-28 12:50:39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位45岁的销售经理近半年频繁出差,逐渐出现饭后腹痛、每日排便3-5次且粪便松散带黏液。起初以为是“吃坏肚子”,自行服用止泻药后稍缓解,但症状反复发作,体重下降5公斤,最终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长沙东大肛肠医院副主任医师余仁贵来介绍一下腹泻可能涉及的肠道疾病类型。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道黏膜持续炎症会导致腹痛、黏液血便、排便急迫感。患者常伴有疲劳、低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病程呈反复发作性。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肠病多由肠道敏感度增高引起,典型表现为进食后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但肠道结构无器质性异常。

慢性肠道感染:某些寄生虫、细菌感染可导致迁延性腹泻,粪便可能带有腐臭味或异常颜色,常规止泻治疗难以奏效。

肠道肿瘤风险:结直肠肿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若腹泻伴随粪便变细、暗红色血便、贫血或腹部包块,需及时排查。

日常改善方法

急性发作期应选择低纤维、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等,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软烂易消化的主食和根茎类蔬菜,避免高糖、产气食物及刺激性调味品。

慢性腹泻患者需长期规避个人敏感食材,如乳糖不耐受者应选择发酵乳制品或无乳糖替代品,同时注意规律进餐时间和食量控制。生活习惯方面,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肠道蠕动节律,避免久坐引发的胃肠淤滞,以及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正念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缓解焦虑胃肠的影响。

常见认知误区

误区一:部分患者认为“腹泻是排毒过程”而长期放任,实则持续腹泻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引发脱水性休克。

误区二:过度依赖止泻药物容易掩盖症状,如感染性腹泻过早使用止泻药可能造成毒素滞留体内,而炎症性肠病患者自行用药可能干扰疾病活动度判断。

误区三:症状缓解后立即恢复常规饮食,实际上肠道黏膜修复需要时间,建议症状消失后继续维持1-2周清淡饮食,逐步增加食物种类。此外,将反复腹泻简单归因于“肠胃弱”而拒绝检查,可能错过早期发现肠道病变的时机。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提醒,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吸收器官,反复腹泻不仅是功能失调的表现,更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当持续出现慢性腹泻、夜间痛醒影响睡眠、粪便中混杂暗红色血液或黏液等症状时,以及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都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查明病因。中老年患者若出现新发腹泻伴随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更应尽早排查器质性疾病。(通讯员 卿佩星)

来源:红网

作者:卿佩星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62/149119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