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县八旬独居老人刘成(化名)在家不慎跌倒,无法起身,直到10多个小时后家人来探望才发现送医。检查发现,老人摔的这一跤并没有伤到骨头,然而跌倒后臀部、腿部长时间受压引发局部肌肉缺血、损伤,导致老人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症。
回忆起这番遭遇,八旬独居老人刘成仍心有余悸。当日早晨8点,他吃完早餐欲打开电视时,不慎被茶几旁的电源线绊倒,臀部重重摔在地上。“我想撑手起身,右腿却完全使不上力。”刘成向医生比划着当时的姿势:左腿蜷着,右腿伸直,身体整个向右歪斜。当时手机放在3米外的餐桌上,他试图去拿,却因腰部剧痛无法挪动。从清晨到傍晚,老人以这个姿势僵卧超过10小时,直至当晚七点半,儿子察觉老人失联赶来家中查看,才发现他瘫倒在地无法起身。
随后,刘成的儿子迅速将老人送往最近医院进行检查。经详细检查,老人虽未伤及骨骼,但血液检测显示肌红蛋白、肌酸激酶指标异常飙升,医生综合评估后认为其存在合并感染及肾功能损伤的潜在风险,建议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4月24日上午,刘成在儿子的护送下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门诊就医。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文锐接诊后,发现老人臀部皮肤发紫肿胀,小便呈浓茶色,肌酸激酶指标高达9356U/L(正常值50-310U/L),超出正常范围300余倍,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肾功能损伤,患者入院接受治疗,通过补液、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措施,肾功能恢复正常。
为何老人跌倒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文锐指出,横纹肌溶解症是横纹肌细胞因物理挤压、缺血缺氧、药物毒性等多种因素造成损伤后,细胞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代谢物质大量释放入血,引发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危重症。
该患者跌倒后因无法自主起身,臀部、腿部等受压部位持续受压长达10小时,局部肌肉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性崩解;叠加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导致的血管硬化及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剧了肌肉组织损伤,使横纹肌溶解症风险显著升高。若病情持续恶化,大量肌红蛋白沉积肾小管可诱发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则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文锐提醒,老年人跌倒大多是因为地面突兀不平,潮湿容易滑,年纪大,视力下降,看不清地面障碍物。并且,老年人跌倒后果严重,易引发骨折、疼痛等,建议日常从以下五方面做好预防:
1、清除家居隐患,打造安全环境
扫除地面风险:整理好家中电线,避免拖地绊人;固定地毯边缘,防止翘边;修补平整楼梯台阶缺损处。老人入住新环境,要提前带其熟悉布局,重点提示厕所、厨房等易湿滑处家具杂物摆放。
保障如厕安全:有条件为老人更换坐便器,起身更轻松,降低头晕跌倒概率。卫生间需保持干燥,铺上防滑垫。
2、选对鞋袜,保证走路稳当
鞋袜不合适易致跌倒。为老人挑选合脚、轻便、柔软的鞋袜,鞋底带防滑纹路,袜子吸汗透气、松紧适中,保障行走安全。
3、积极治疗疾病,消除跌倒诱因
若老人频繁跌倒,务必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像心律失常、癫痫发作时易致身体失衡跌倒,尽早治疗原发病,能有效减少跌倒风险。
4、科学适度锻炼,提升平衡能力
身体状况允许时,鼓励老人适度锻炼,如打太极拳。这类舒缓运动可锻炼平衡与协调能力,增强行走稳定性,但锻炼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4、定期检查视力,扫清路障隐患
老人视力下降常见,视力不佳易看不清障碍物而跌倒。应定期带老人做眼科检查,按需配镜,及时矫正视力问题,保障出行安全。(通讯员 李佳惠 秦璐)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李佳惠 秦璐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62/1491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