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7日,“2025年湖南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5月19日讯(记者 李雅婷 通讯员 卢靖)5月16日至17日,“2025年湖南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长沙举行。此次培训班由湖南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专业委员会与眼科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以“汇群力·助健康”为主题,聚焦社区护理发展趋势与实践难点,吸引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者、骨干力量和专科护士参会学习。
聚焦行业转型:从传统照护到智慧服务
湖南省护理学会理事长陈燕在开幕式上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智慧医疗快速发展,社区护理正面临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智能化、整合化、专业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智慧赋能、科研转化、人才培养是社区护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次培训旨在提升社区护理服务能力,培养老龄化趋势下的社区护理核心力量,促进科研成果向社区护理实践的高效转化与反哺。
培训班围绕社区护理的多维实践需求,组织专家就健康科普与赋能实践、老年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DRG背景下护理运营管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社区应用等方向授课,课程内容聚焦社区护理的痛点与发展热点,实用性强,大大提升了学员对社区护理的理论认知、社区护理科研思维构建及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专家现场分享。
专家授课:共话护理发展前沿
在培训班现场,多位护理领域专家围绕“专科建设、人工智能、质量管理、人文关怀、健康传播及社区护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时代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范例。
中华护理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同仁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越教授在《眼科专科护士职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护理发展历程与个人职业轨迹,指出专科护理是专业技能、临床判断与科研素养的系统整合,强调护士需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创新。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第四十三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吴欣娟通过《人工智能在护理领域的应用与挑战》,提出AI正成为护理的“第二双手”和“超级大脑”,呼吁护理人员主动拥抱智能技术。
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友服务中心主任兼主持护理部工作的黄伶智在《临床质量改善案例管理实践》中,系统阐述了“识别问题-制定策略-跟踪评估-持续改进”的闭环质量管理模式。
湖南省护理学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琴在《护理人文建设》中提出通过制度设计、环境营造等四维度实现人文关怀刚性嵌入。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护理学会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李现红在《健康传播视域下的健康教育设计》中强调用隐喻、共情等传播学方法提升健康教育效力。
湖南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科护士长杨丽通过《中华社区护理智慧赋能湖南实践探索》,展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社区家庭签约服务”等社区护理创新成果。
“科普夕阳行”科普讲解比赛现场。
“科普夕阳行”大赛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5月17日下午举办的“科普夕阳行”科普讲解比赛成为本次培训亮点。全省近30家医疗单位通过情景剧、小品、快板等形式,将慢病管理、急症处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参赛作品创新采用“情景剧+实物教具+方言”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演绎老年人常见的嵌甲处理、慢病用药等场景,打造“沉浸式科普课堂”。本次科普讲解比赛紧扣社区老年居民实际需求,产出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科普作品,致力于实现让社区受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健康教育目标。
赛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赵丽萍教授在《健康科普助推护理创新能力提升》讲座中表示:“优质健康科普需兼具科学性、规范性与惠民性,既要'接地气',也要'有温度'。”她系统分享了团队在科普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 李雅婷 通讯员 卢靖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53/1497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