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9日讯(记者 戴丹 杨胜男 通讯员 吴昊 袁哲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一头系着健康湖南建设的根基,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湖南省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和突破?基层群众在就医服务、费用负担等方面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5年5月9日上午10时,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围绕“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在长沙通程国际大酒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基层医卫机构以1/3的人力完成超六成诊疗服务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辉表示,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从“建强体系”“提升能力”“优化服务”三方面着重突破,积极构建更加优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总体来看,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的卫生人力资源,提供了全省60%以上的诊疗服务量以及95%以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聚焦到湖南的某一个区域,群众在就医便利、服务质量、费用负担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变化?
长沙市宁乡市人民政府市长黄滔表示,作为省会长沙副中心、全国百强县,宁乡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余亿元,持续实施4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了“县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覆盖全域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在便民惠民上,统筹实施“一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中医夜市”等便民暖心举措,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看好病。同时,建立“财政保障+绩效激励”双轮驱动机制,完善村医进入和退出机制,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系统性改革,2024年宁乡市基层首诊率、县域内就诊率分别上升至72%、92%,基层门急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21%、16%。
有人说村卫生室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湖南省早在2023年就已实现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全覆盖,怀化市溆浦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廉喜重点介绍了当地的做法。
2023年以来,溆浦县的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工作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重点发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基固本,让医保定点“接得通”;二是精准滴灌,让医保服务“用得顺”;三是严格监管,让医保基金“守得住”。2024年全县新增153个村级医疗点医保报销服务,目前,已实现所有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全覆盖,村卫生室首诊率达65.1%,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诊疗、报销、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务。
86个县市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今年湖南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 “三医联动 六医协同”集成改革重点任务,这一方面的工作有何进展?
罗辉表示,截至目前,湖南省有99个县市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86个县市实现了全覆盖。下一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还将持续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推进,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更好地促进县乡村的协同联动,引导各地更好地推动资源下沉,强县域、强基层、保健康,努力实现“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和胜重点介绍了永州市在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积极推动资源下沉、建立资源共享中心的做法。目前,永州市11个县市区共建设医共体13个。在建设过程中,当地创新构建了“三级联动强基层、五大中心促共享”的立体化改革框架,较好地破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与“低效”两大难题。2024年,全市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70.5%,市域外就诊率同比下降10.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同比增加12.9%,医疗费用自付比例下降2.39个百分点,“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永州市还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抓手,逐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目前,永州市零陵区、宁远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县等5个县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签订协议,全面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
发布会现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731.9万湖南人
在今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占据了较重的分量,包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乡村医生能力和服务提升行动、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3个基层项目。
罗辉表示,今年以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已联合省财政厅、省医保局出台《湖南省202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基层实施、群众参与”的家庭医生首诊和医防融合工作机制。2025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人群数不少于2000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满意度达80%以上。目前,全省已签约居民731.9万人,签约率36.6%。
与此同时,湖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湖南省2025年乡村医生能力和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乡村医生轮训工作机制,拟利用三年时间对全省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在岗村医进行为期1个月的脱产培训,确保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均能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025年,全省培训行政村卫生室在岗乡村医生目标人数不少于5000人,乡村医生参培率、考核合格率均达100%。目前,已培训乡村医生1552人,参培率31.1%。
家庭医生是人民群众身边的医生,具体到某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如何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居民能享受哪些服务?湘潭市岳塘区岳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建文做了介绍。
岳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辖区居民有4.8万人,服务范围10.5平方公里,中心按照“3+1+X”模式(即1名全科医生、1名护士、1名公卫人员,1名上级医院专家,同时配备专科医师、药师、康复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组建24个家庭医生团队,采取线上(依托“家医湘约”信息系统开展)和线下(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相结合、居民和家庭医生双向选择的签约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包含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服务包和增值服务包,并按照居民需求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包。
该中心还通过联合上级医院与辖区企业、学校、养老院等单位,签订功能社区服务协议,设置家庭医生工作站,就近提供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咨询指导、急救培训、定时巡诊等组合式服务。
加强基层人才引进,推动村医队伍年轻化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核心在于让专业人才“留得下”“干得好”。在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各地有哪些具体举措?
黄滔表示,近年来,宁乡市坚持目标导向,在人才政策上,出台“卫健人才十条”,打破原有人才政策限制,将特聘补贴等奖补政策延伸到基层紧缺急需人才层面。近三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引进硕士8名、学科骨干32名、专业技术人员222名。为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深化薪酬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按照“政府统筹、一院一策、结余留用、亏欠不发”原则出台绩效方案,在分配中坚持对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关键岗位、临床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的医务人员给予倾斜,让扎根基层医务人员切实感受到“宁乡力度”“宁乡温度”。同时,以“全体起立、全部竞岗、全员聘任”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改革,实现医疗卫生人才“上得来”“下得去”。
2023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乡村医生层级管理、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今年又启动了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的高素质乡村医生队伍。
杨廉喜表示,在怀化市溆浦县,当地抢抓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机遇,创新构建“县级专家+资深村医”双导师带教机制,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培训,实现“入职即上岗、上岗即接诊”。2024年首批招录5人;2025年计划招录9人,重点向偏远山区倾斜,推动村医队伍年轻化转型。当地还推出了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制度,将550名村医分一、二、三级管理,每月发放800、500、300元岗位津贴,并择优招录6名一级村医入编乡镇卫生院,让村医有奔头。同步规范制定村医退出机制,建立“退出-补充-培训”动态循环。近三年,全县有序退出94人,推动村医队伍“迭代升级”。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杨胜男 吴昊 袁哲军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91/1494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