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护生命场 | 倪晓:“被体谅的感觉,是最好的‘止疼药’”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周阳 陈颖 编辑:周曼 2025-05-09 18:53:4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0.1毫米的血管里穿行,于监护仪跳动的悬崖边托举生命。这些手,把深夜ICU的寂静揉碎成抚慰的暖流,将急诊室的疾风骤雨化作平稳的呼吸韵律。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手”护生命场》系列报道,带您凝视静脉穿刺针尖的精准弧线,聆听手术台上器械传递的生命乐章,解析那些被淬炼成本能反应的职业基因——当教科书上的操作规范遇见掌心的温度,便成就了“三分治疗”背后,那七分带着人性热度的守护。

致敬提灯者,愿每一次托举生命的光芒都被看见,每一次通宵辛劳的付出都被珍视。

长沙市中心医院.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雅婷 通讯员 周阳 陈颖 长沙报道

早晨7:30,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抽血窗口前已排起长队。倪晓戴上手套,麻利地整理采血管,指尖在压脉带上轻轻一弹,动作娴熟得像一场精准的演练。19年来,她每天重复这样的动作上百次,拇指外侧磨出一层薄茧。但她总说:“只要听到患者一句‘谢谢’,就值得。”

“现在人营养好,血管反而难找。”倪晓笑着说。在她看来,每一位患者的血管都像是一本需要仔细解读的“密码书”。特别是对于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和特殊体质的患者,他们的血管往往脆弱易破或隐匿难寻。因此,倪晓需要像一名“血管侦探”一样,俯身观察、耐心触摸,确保每一次采血都精准无误。

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倪晓更看重与患者的情感连接。面对哭闹的孩子,她总是面带微笑,用温柔的话语搭建信任的桥梁:“小朋友,你是班长吧?班长最勇敢了!”她一边与孩子聊上学的趣事,一边迅速完成采血。很多时候,一句真诚的夸奖就能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孩子破涕为笑,甚至主动伸出小手。

高峰期,倪晓常常连续几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颈椎因长期前倾的姿势隐隐作痛。但最让她心头一暖的,是患者的体谅。一次,一位排队半小时的老人凑近窗口,目光温和地说:“姑娘,你坐这么久,一上午都没见你们上厕所……”那一刻,倪晓眼眶发热。“其实患者也很累,但他们还能心疼我们,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比什么‘止疼药’都管用。”

2025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倪晓微笑着说出心愿:“希望每位同行都能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重。”这简短的话语背后,是她对并肩作战的伙伴们的深切关怀,更是对护理事业无声的热爱与坚守。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周阳 陈颖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91/149445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