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主题是“合理使用手套,时时牢记洗手”。结核病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播与手部接触污染环境密切相关。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感染管理部联合团委、宣传科、院工会、肺科医院办公室在门诊大厅举办“手护健康 共抗结核”公益活动,普及正确洗手方法,提升传染病防护意识。
活动在欢快的“洗手舞”互动中拉开序幕。
2025年4月,长沙某小学一名7岁二年级男生张鑫(化名)在早晨上课时突然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腹痛,可自行缓解,伴有呕吐2—3次,为胃内容物,精神食欲一般,小便正常。家长遂将其送往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医生接诊后,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询问发现张鑫平时没有养成良好手卫生习惯,怀疑为感染性腹泻,经采样检测(粪便样本+快速抗原检测),确诊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适当的洗手可以将腹泻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53%,呼吸道感染率减少6%~44%。对于结核病而言,虽然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但手部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带菌痰液、患者衣物等)后未及时清洁,可能通过揉眼、抠鼻等行为导致结核菌黏膜感染。洗手可以切断这一接触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活动现场,长沙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部主治医师贺丹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围绕“清洁双手 守护健康”主题,从手卫生的基本概念、执行时机、六步洗手法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长沙市中心医院肺外结核科主任曹仕鹏以“肺结核防治及健康管理相关知识”为主题,从结核病的易患人群、可疑症状、传播途径、防护举措、家庭消毒的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授课。他特别强调,规范洗手是阻断结核菌“接触传播”的重要补充措施:例如,接触肺结核患者后、处理患者痰液或分泌物后、出入结核门诊后,均需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至少20秒,避免病菌经手部接触黏膜侵入体内。市民纷纷参与互动,现场气氛活跃。
“规范的手卫生揉搓有几个步骤?”“只要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就一定会得肺结核,这种说法对吗?”活动特别设置洗手法考验、正确佩戴口罩考验、结核防治问答飞行棋、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大转盘等互动闯关体验,让市民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手卫生、结核病等健康知识的认识。
手卫生也有误区?小心“越洗越脏”
手卫生,是避免细菌病毒感染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预防疾病传播最有效的办法。正确手卫生应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以确保手部清洁的有效性。但也有市民陷入洗手误区。
误区一:不脏不洗——大多数人认为,手上没有明显污渍时,可以不洗手,实际上,此时“干净的手”,上面布满了只有显微镜下能看见的微生物等病菌,这些病菌容易跟着你的手进入你的呼吸道、消化道等。
误区二:只用“水洗”——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而且要在流动水下洗手(不能在盆子里洗手)。
误区三: 过量使用清洗剂——过量使用清洁剂,手部的清洁剂反而不容易洗干净,会加重对手部皮肤的刺激,从而引发皮炎、皮肤破损、 皲裂。
误区四:以戴手套代替手卫生——“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及时清洗。手套高度密封,戴了一段时间后,手上或多或少会滋生一定量的汗液及微生物。
误区五:共用干手毛巾——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潜藏病菌,易使洗净的双手再次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用毛巾。
“在全民手卫生运动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只有大家都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我们的健康。”贺丹医生表示,正确的洗手时机与洗手方法同样重要。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处理呕吐物/排泄物后,接触钞票或使用存取款机后,接触宠物、动物后,外出回家要洗手。她特别整理了一套正确洗手的方法:首先用流动水将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以下是正确洗手的步骤。(通讯员 符紫薇 汤雪)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符紫薇 汤雪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98/1493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