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中风5个月仍卧床到如今能爬山、游泳,他做对了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石金花 编辑:周曼 2025-10-15 10:04:4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1015093936_308_373.wm.png

出院后,魏仁杰回归了正常生活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讯(通讯员 石金花)如果把卒中(中风)后生活能完全自理定义为“恢复得好”,根据有关研究分析,在我国,中风后能“恢复得好”的患者比例仅约20%~30%。在这些不超过30%的“幸运儿”中,郴州59岁的魏仁杰(化名)是其中之一。

因病情复杂,在发病5个月后,魏先生仍不能行走,吃饭、穿衣、如厕完需他人照料。而在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接受近3个月康复治疗后,如今的他不仅能下厨做饭,还能爬山、打牌,若不主动提及,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曾患中风。这份“幸运”背后,他和家人究竟做对了什么?

从“一把手”变成中风患者,专业康复助其重返正常生活

59 岁的魏仁杰,既是家里的 “顶梁柱”,也是单位的 “一把手”,原本生活安稳幸福。直到一场突发的脑出血,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因病情危急,他曾一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书,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续康复之路却布满坎坷。

因病情严重,其间又并发其他疾病,发病5个月后,魏先生仍只能卧床不起无法行走,认知功能也明显下降,说话含糊不清,甚至偶有大小便失禁……种种打击,让他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时常焦躁易怒。

为了让其尽快康复,几经打听后,家人将魏先生转至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寻求专业康复治疗。入院后,康复团队第一时间为他做了全面康复评定,结果显示:魏先生存在重度平衡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重度依赖。结合魏先生“想回归正常社交生活”的期望,团队为其制定了循序渐进的个性化康复方案:采取小组合作模式,综合运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中医传统疗法、经颅磁刺激等手段,针对性解决他的功能障碍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此前有介入早期康复治疗,魏先生的感觉功能和肢体活动度都在,并没有出现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为后续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系统的康复训练下,魏先生的进步令人欣喜。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他的康复进度实现了质的突破:不仅能独立步行1500米以上,独自上下4层楼梯也毫无压力,日常生活实现完全自理,社交能力也逐步恢复,完美达成了 “回归正常生活” 的目标,顺利康复出院。

住院期间,家人每天的陪伴与鼓励,让魏先生倍感温暖;而康复团队的专业治疗与耐心关怀,也让医患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出院当天,魏先生一家人难掩喜悦,挨个向医护康人员道谢:“我能恢复得这么好,全靠你们!遇到你们真是我的福气!”

即便出院后,康复团队仍持续关注魏先生的居家康复情况。从家属反馈中得知,如今的他不仅主动承担了家里的买菜、做饭等家务,还能自由爬山、游泳,和朋友打牌,重新变回了以前开朗、自信的模样——这份失而复得的幸福,让所有人都由衷地为他高兴。

情绪激动可能导致中风,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

从卧床不起到能爬山散步,魏先生的康复故事令人振奋。但回顾他突发脑出血的惊险经历,却值得所有高血压患者警惕——在患有高血压20多年后,一个清晨的情绪激动,竟成了压垮其脑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魏先生的案例提醒我们,情绪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绝不是小事。”长沙三真康复医院梅溪湖院区神经康复科主任吴芳解释道,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血管长期承受着高于正常的压力,如同一条常年高负荷工作的老旧管路,管壁本身已经变得脆弱。当人情绪激动时,血压骤升,就像水压太大时会撑破水管一样,脆弱的血管经受不住这种压力冲击破裂,最终导致脑出血。“魏先生的经历正是如此,一瞬间的情绪波动,换来的是一场生命考验和漫长的康复之路。”

吴芳特别强调,秋冬季是此类意外的“高危期”。她指出,无论是愤怒、狂喜还是过度悲伤,这些强烈情绪都会刺激身体大量释放“应激激素”,导致心跳迅猛加快、血管剧烈收缩,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冲上危险峰值。此时,若再叠加秋冬季节温差带来的血管收缩效应,风险更是成倍增加。

因此,她提醒高血压患者在注意防寒保暖、规律服药的同时,也需要学会为情绪“降压”,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激动和愤怒。

来源:红网

作者:石金花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59/153532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