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马水根 彭璐)“您的这个情况,我们这里处理不了……”“考虑是恶性肿瘤晚期,合并血栓,风险太大了,我们无能为力……”49岁的陈女士在一年间,辗转多家医院,听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答复。她的腹部像怀胎十月般隆起,腹胀难忍,却没有人敢轻易动刀。那条蜿蜒的肿瘤,从盆腔一路“爬”进心脏,被认为是“无法手术”的死亡宣判。就在她几乎放弃时,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了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介入学科带头人向华教授的门诊。那一刻,命运的轨迹开始转变——一扇通往新生的门缓缓开启。
拨开迷雾:精准诊断的“定海神针”
面对这个被多家医院视为“烫手山芋”的复杂病例,湖南省肿瘤医院选择迎难而上。医院迅速将陈女士收治入院,启动系统的诊断流程。影像学检查显示,一条肿瘤从子宫、卵巢血管发源,沿肾静脉、下腔静脉直达右心房,形态极其罕见。
但专家团队在多学科会诊后提出了不同的判断——这或许不是恶性肿瘤,而是一种罕见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它虽属良性,却具备沿血管生长、侵犯心脏的“恶性行为”。经穿刺活检证实病理结果为少许梭形细胞,进一步支持了专家们的判断。虽然蔓延范围惊人,但若能一次性完整切除,患者就有望获得治愈。精准的诊断如同“定海神针”,让医患双方都重新看到了希望。
多学科协作:制订“心腹联合”作战方案
面对这条从盆腔“爬”进心脏的肿瘤,任何单一科室都无法独立完成。湖南省肿瘤医院迅速启动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妇瘤科、血管外科、介入科、影像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齐聚一堂,并特邀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周文武教授团队共同商讨方案。
最终,专家们一致决定实施一次性“心腹联合手术”——在同一台手术中、一次麻醉下,由多学科专家联合切除心脏和盆腔的全部病灶。
术前,向华亲自为陈女士实施“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通过导管精准栓塞肿瘤血管,切断血供,为手术扫清障碍、降低出血风险。这一关键举措,为后续的“生命拆弹”奠定了安全基础。
手术协奏:无影灯下的生死接力
经过周密准备,命运攸关的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室内,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血管外科、麻醉、重症、B超、护理团队,与湖南省人民医院周文武主任带领的心脏外科专家同台协作。
第一棒由妇瘤二科欧阳强主任团队出击——在血供大幅减少的条件下,精准切除了子宫、双附件及盆腔肿瘤;第二棒由心脏外科团队接力——建立体外循环,暂时停跳的心脏在人工心肺机支持下被切开,周文武主任小心剥离、完整取出肿瘤;第三棒由副院长、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毛先海与整形外科主任李赞收官——清除下腔静脉残余瘤栓,恢复血流畅通。
整台手术历时数小时,协作严密、衔接完美。当心脏重新跳动、血液流动顺畅的那一刻,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松了一口气——他们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生命救援。
重生的希望:从危机到启示
术后,陈女士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接受密切监护。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她顺利度过感染、出血、心律异常等重重关口。几周后,转入普通病房。腹部恢复平坦,呼吸平稳,她重新站在阳光下时,眼里闪烁着泪光:“是湖南省肿瘤医院救了我,让我重新看见了希望。”
医学人文的温度:识别罕见病的信号
向华提醒,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虽为良性,却可沿血管“爬入”心脏,危及生命。该病多见于育龄或围绝经期女性,早期可能仅有腹胀或月经异常。当肿瘤延伸至心脏时,会出现心悸、气促甚至猝死等症状。
向华建议,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增大、下肢水肿或心脏相关症状,应尽早前往具备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医院检查、治疗。多学科联合的精准手术,是治愈该病、保障安全的关键。
这次手术告诉我们:当医学打破壁垒、凝聚智慧与信任,再难的疾病,也有重生的可能。这条从子宫到心脏的“非凡之路”,最终被医者的仁心与妙手,铺成了一条通往健康与希望的生命坦途。
来源:红网
作者:马水根 彭璐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5993.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