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超声“第三只眼”助力精准穿刺

来源:红网 作者:邓健敏 编辑:吕周阳 2025-10-22 18:00:2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2日讯(通讯员 邓健敏)“喂,超声科吗,这里有一位老年患者病情危重,急需建立静脉通道,但穿刺困难,需要超声帮助!”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到神经外科的紧急求助:一位年过八旬的女性患者因头部外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大脑镰部硬膜下出血,急需置入外周静脉导管以进一步抢救治疗。但老人外周血管条件差,穿刺非常困难。

图片1.png

正在进行静脉置管。

接到电话后,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尹伟立刻前往神经外科,对患者的上肢静脉进行详细扫查,排除穿刺目标静脉内无血栓形成后,在神经外科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快速完成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置管。随着置管成功,患者顺利开始了输液等相关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无独有偶,周六清晨七点多,老年病科十七病室一名患者突然出现明显加重的胸闷气促,血压下降、心率飙升,血氧更是不容乐观。床旁心脏彩超发现心包大量积液,患者可能出现了心包填塞,病情十分紧急,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

图片2.png

周永带领医护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超声医学科主任周永立刻赶往病房,与科室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抽出约300毫升心包积液减轻心包填塞症状。之后,患者的血压回升,心率逐渐下降至正常,血氧饱和度由90%升至98%,各项生命体征良好。

血管穿刺和置管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给药、监测以及介入治疗等方面。尤其是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穿刺及外周血管插管时,传统的体表标志技术往往无法精确定位血管,导致失败和并发症。而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穿刺置管技术,通过实时影像指导,使操作更为精准,减少了失败的风险,尤其在老年、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长沙市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聚焦超声创新技术,广泛开展超声引导介入等特色诊疗项目,更好地服务临床,为患者提供微创、便捷的治疗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邓健敏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66/153717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