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6日讯(通讯员 蔡华 邓旭菁)中秋团圆、国庆欢聚,丰盛的家宴与接连的聚餐之后,你是否感到身体有些“超负荷”?腹胀、疲惫、体重上升……这些不仅是暂时的“节日综合征”,更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调整信号。别担心,湖南省人民医院营养师带你用科学方法循序渐进,重启健康状态。
第一步:调整心态——不焦虑,不放弃
节后第一步,不是急于采取极端节食,也不是因为“已经吃多”而自暴自弃。过度节食容易引发报复性进食,形成恶性循环;消极放任则会让不适感延长。正确做法是:接纳身体的暂时变化,理性看待体重波动,以积极心态制定可持续的调整计划。
第二步:优化饮食结构——给身体“减负”
节后饮食的关键词是:清淡、均衡、适量。通过调整饮食内容与习惯,帮助消化系统恢复常态,逐步回归理想状态。
1. 控盐:防水肿,减负担
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过多的钠不仅引起水肿,还会增加高血压及心肾负担。
实践技巧:
善用天然调味:葱、姜、蒜、花椒、柠檬汁、香草等可提升风味,减少对盐和酱油的依赖。
识别高盐食品:少吃咸菜、火腿、腊肉、加工零食,注意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
减少高盐调味品:控制酱油、蚝油、各类酱料用量,可优先选择“薄盐”版本。
2. 控油:控热量,助代谢
建议每日烹调用油25–30克。油脂热量高(9千卡/克),合理控油是控制总能量摄入的有效方式。
实践技巧:
调整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快炒、凉拌,减少油炸与红烧。
使用控油壶:量化用油,烹饪后应锅底无余油。
肉类处理:去除可见脂肪与禽皮,不推荐用菜汤拌饭,避免摄入多余油脂。
3. 控糖:稳血糖,防堆积
添加糖摄入建议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过多添加糖易引起血糖波动,促进脂肪储存。
实践技巧:
选择健康饮品:以白水、淡茶、无糖苏打水替代含糖饮料、果汁和酒精饮品。
合理选择零食:用水果、原味坚果、无糖酸奶代替糕点、饼干和冰淇淋。
警惕“天然糖源”:蜂蜜、枫糖浆也属于添加糖,应注意控制摄入。
逐步减糖:尝试减少咖啡、豆浆中的加糖量,慢慢适应食物原本风味。
饮水建议:成年女性每日至少饮水1.5升,男性1.7升。可适当搭配绿茶、柠檬水,帮助促进新陈代谢。
第三步:恢复身体活动——循序渐进,激活代谢
节后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
有氧运动恢复:从每周3–4次、每次30–4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开始,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行。
加入力量训练:适当进行深蹲、俯卧撑、哑铃推举等力量练习,有助于提升肌肉量及基础代谢率。
增加日常活动:以步行代替短途乘车,选择楼梯代替电梯,争取每日步数达到8000–10000步。
健康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持之以恒的马拉松。节后的调整,是我们对身体发出的温柔关怀。不必追求速效,重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将健康的习惯融入日常。
来源:红网
作者:蔡华 邓旭菁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98/1533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