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通讯员 余牵)近日,一名女士在清晨冲进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诊室,她描述耳朵里有持续的嗡嗡声,并且疼痛难忍。医生通过耳内镜检查,发现一只蚊子正在她的鼓膜附近活动。随后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完整地将蚊子取出,刘女士的不适才得以缓解。
类似刘女士的经历并不少见,耳道异物是常见问题,其中昆虫是常客。在夏秋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小飞蛾、蚊子、蟑螂,甚至是宠物身上的寄生虫,都可能趁人们在户外活动或夜间睡眠时,误闯入狭窄的耳道之中。
昆虫入耳的剧烈反应
剧烈耳痛:昆虫的足爪和翅膀会刮擦、刺激娇嫩的耳道皮肤,尤其当它持续活动或越钻越深时,痛感会急剧加重。
持续耳鸣与异响:昆虫飞行或爬行时发出的嗡嗡声、窸窣声会直接在耳内放大,形成持续不断的耳鸣。
听力下降与闷胀感:昆虫堵塞耳道,会导致患者感觉耳朵发闷,听声音不清楚。
眩晕:如果昆虫活动时触及到鼓膜,可能引发头晕和平衡感失调。
切勿采取的错误措施
严禁自行掏挖:切勿使用挖耳勺、棉签或任何工具试图掏出昆虫。这样做极有可能将虫子推向耳道更深处,甚至损伤鼓膜,加剧疼痛与风险。
禁止盲目冲洗:不要自行向耳内灌水冲洗。水会使昆虫受惊并更剧烈地挣扎,同时可能引发耳道感染,增加医生处理的难度。
科学正确的紧急处理步骤
利用昆虫趋光性:立即前往黑暗环境,用手电筒照射耳道口。昆虫可能会自行循着光源爬出。注意避免灯光长时间紧贴耳朵照射,以防灼热感造成不适。
借助重力:将头部倾向进入昆虫的一侧,并轻轻抖动耳廓,寄希望于昆虫能自行掉落。
立即就医: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切勿继续尝试。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由医生在专业设备(如耳内镜)下安全、完整地取出异物。
防患于未然的日常措施
保持耳道自然状态:避免过度频繁掏耳,适量的耵聍(耳屎)能天然阻挡小虫入侵。
维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清扫家居,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与垃圾,减少吸引昆虫的源头。
做好物理防护:夜间睡眠可使用蚊帐,在昆虫多的户外活动时,可佩戴耳罩或使用驱蚊水等产品。
加强宠物管理:定期为宠物进行驱虫,注意其生活环境的清洁,防止宠物将寄生虫带入室内。
来源:红网
作者:余牵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1/15436030.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