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肌肉还是脂肪?人体成分分析一分钟见分晓

来源:红网 作者:唐墨为 编辑:吕周阳 2025-11-19 18:41:1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9日讯(通讯员 唐墨为)“我明明看上去一点都不胖,体重也正常,为什么医生还说我有肥胖症?”“医生,我管住了嘴迈开了腿,怎么体重依然‘稳如泰山’?”……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体重管理门诊,这样的困惑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很多人习惯用体重秤上的数字衡量健康,却“越减越迷茫”。事实上,体重是健康管理最基本的指标,但真正的体重管理需要更精准、更细化的“火眼金睛”——人体成分分析(BIA)。

今天,临床营养科主任章臻翊带您一起看看,人体成分分析是如何通过1分钟的“扫描”,精准识别身体里的脂肪与肌肉。

图片1.png

▲人体成分分析检查。

人体成分分析采用了生物电阻技术,通过一股人无法感知的微电流快速扫描并分析出你的肌肉、脂肪、水分的精确分布,不需要抽血也没有辐射,测试者只需光脚站在仪器上,1分钟后一份详尽的“人体成分报告单”就完成了。

图片2.png

▲人体成分分析报告。

拿到人体成分分析报告怎么看?→主要关注这几个指标:

基础代谢率:静息状态下的最低能量消耗,与性别、年龄、肌肉含量、体型相关,该指标是制定个性化饮食的基础;

体脂率:评估脂肪含量的“黄金指标”,能够有效识别BMI正常但是体脂超标的“隐形肥胖”,通常,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被视为肥胖;

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是评估肌肉健康的常用指标,男性<7.0千克/平方米,女性<5.7千克/平方米,可诊断为肌少症;

内脏脂肪面积:是指包裹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大于100平方厘米提示内脏脂肪超标;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症的标准之一,BMI≥24.0千克/平方米为超重,BMI≥28.0千克/平方米为肥胖。

哪些人群适合做人体成分分析?

体重管理人群:肥胖者需要明确脂肪分布,避免盲目节食导致肌肉流失,通过合理运动调节基础代谢率;

健身人群:监测肌肉的增长和脂肪的降低情况,避免因过度训练或营养失衡;

高龄人群:中老年人常常面临少肌症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和抗阻训练来干预;

消瘦或营养不良人群:检查肌肉含量是否不足,是否存在水肿或者蛋白质缺乏;

慢性疾病和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内脏脂肪含量,防止胰岛素抵抗加重;监测肿瘤患者的体重、肌肉、蛋白质等指标变化情况,为体内营养支持提供数据。

人体成分分析检测注意事项:

空腹或餐后2小时、排空大小便,穿着轻便衣物;

检测前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酒;

摘除金属饰品,双脚裸露轻踩电极,保持静止;

女性月经期或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者应提前告知医生。

章臻翊提醒,体重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数字下降,而是让体脂率、肌肉量等成分达到健康平衡。借助人体成分分析能让我们告别“盲目减重”,实现真正科学、精准的健康管理。

来源:红网

作者:唐墨为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3/154431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