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头发问题,比如干枯毛躁、油腻扁塌,或者头屑困扰。面对琳琅满目的洗发水,常令人陷入选择困难。

其实,挑选洗发水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自己的发质。
《生命时报》采访皮肤科专家,告诉你如何通过发质挑选洗发水,并教你科学养护头发。
受访专家: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 杨希川 ;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会委员 尤艳
洗发水要根据发质选
就像护肤需要先了解肤质一样,用对适合发质的洗发水,才能让头发保持健康活力。
干性发质
干性发质的头发常因缺乏足够的皮脂或水分而显得干硬、缺乏弹性、易打结,在阳光下也黯淡无光,发尾容易出现枯黄与分叉。
这种发质大多源于后天护理不当,建议选择保湿型或含硅油的洗发水。
成分表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俗称“硅油”)等,能有效填补毛发表面受损的鳞片间隙,降低头发间的摩擦,从而增加头发的柔软度与顺滑感,帮助解决干枯分叉问题。
油性发质
油性发质的人可能一天不洗头就变得油腻扁塌,这通常与遗传、激素水平及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清洁是这类发质的首要任务,推荐使用清洁力较强的洗发水。
可关注成分表中以月桂醇硫酸酯钠(SLS)或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为代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们拥有出色的去污能力,能有效洗去多余油脂。
中性发质
如果是发丝滋润光滑、富有弹性的中性发质,相对不挑产品,选择成分温和的基础清洁款洗发水即可。
这类产品在月桂醇硫酸酯盐的基础上,通常会加入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等辅助表面活性剂,帮助清除头皮油脂,同时避免头发过于干燥。
有去屑需求
对于有去屑需求的人群来说,选购时认准几种有效去屑成分,如二硫化硒、酮康唑、吡罗克酮乙醇胺盐(OCT)和吡硫翁锌(ZPT)等。
长期使用同一款去屑产品可能会因头皮耐受而效果减弱,如果感觉效果不如从前,可考虑更换其他品牌或交替使用不同去屑成分的产品。
如果头屑严重,并伴有明显的头皮瘙痒以及红斑等症状,可能是头皮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或头癣等皮肤病的表现。这种情况下,仅依靠去屑洗发水是不够的,应务必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寻求专业的诊断与药物治疗。
怎么决定自己的洗发频率
美国医学期刊《皮肤附属物紊乱(Skin Appendage Disorders)》发表过一篇研究,探讨了洗头频率对头皮和头发状况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健康头皮来说,洗得多,头皮瘙痒少、头皮感觉好;洗头频率增多,头发发质没有明显受损。
所以多久洗一次头,要根据自己头发特质决定。
如果平时不使用造型用品,一周2~3次即可;如果使用造型产品,洗头可以一天一次。
油性发质者,可每天洗发一次,但未必每次都用洗发水;中性或干性发质者,清洁头发的频率可调整为每周3~4次。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去屑洗发水一般可以每天使用,而含有二硫化硒或者酮康唑成分的药物类去屑产品,只能短期内使用或者交替使用,不要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盘点错误的洗头习惯
除了洗发水的选择,发质变差,头发油腻、脱发、干枯开叉等问题,还可能是错误的洗发、护发方法导致的。
→ 用指甲挠头皮
不少人觉得洗头发时,用指甲抓挠头皮非常舒服。然而指甲中藏匿着许多细菌,一旦头皮被抓破,易诱发感染、毛囊炎等皮肤病。
建议:洗头发时采用画圆圈的方式,以指腹轻轻按揉头皮,捋顺发丝。
→ 头发没湿就用洗发水
头发刚浸湿就抹洗发水,会造成清洗不彻底或打结,让污垢、头皮屑等残留在头发中。
建议:涂洗发水前,先冲洗1分钟左右,完全打湿头发。
→ 洗发水直接抹头上
洗发水没有和水充分接触,未经皂化直接与头皮接触,不仅刺激头皮,长期下来还可能造成异常脱发。
建议:将洗发水倒在手心,加水打出泡沫后再抹在头发上。
→ 护发素涂在头皮上
护发素是专门针对头发的用品,若将其涂抹在头皮上,其中的化学物质容易堵塞毛囊,引起脱发等问题。
建议:涂抹护发素至少离头皮1~2厘米远,沿耳朵附近往发尖方向涂抹至发梢。
→ 护发素停留时间过长
护发素涂抹时间太长,可能残留在头发中,不容易清洗。
建议:涂抹护发素后,可将热水浸泡过的毛巾拧干,冷却几秒,再将头发包裹起来,5分钟后冲洗干净即可。这样能让护发素更好地被发丝吸收,修复受损发质。
→ 用过热的水冲洗
有些头皮屑较多、头皮发痒的人喜欢用温度较高的水洗头,觉得这样去屑止痒的效果更好。其实,水温过高容易带走过多头皮中的油脂,不仅损伤发质,还会令头皮出油、产生头皮屑。
建议:洗发的水温最好略高于体温,建议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
→ 冲洗不干净
残留的护发素很容易黏着灰尘等杂物,附着在头发甚至头皮表面,堵塞毛孔,引发炎症。
建议:洗头一定要重视最后的冲洗工作,将头发洗干净、洗透。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戴丹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