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季节更替,儿科门诊里因咳嗽、发烧就诊的孩子就多了起来,而一旦被医生诊断为“肺炎”,家长们的心就立刻揪紧了。
作为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也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的专家跟大家来分享关于儿童肺炎的医学知识、预防要点。
儿童肺炎不是重感冒
很多家长认为肺炎就是“感冒加重了”,其实不然。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或其他因素(如吸入异物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气候变化时为甚。
想象一下,肺泡本是充满空气的小气球,进行着气体交换。而当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后,这些“小气球”里充满了炎症分泌物,使得呼吸功能受阻,孩子会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等表现。
肺炎的主要元凶包括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原虫等,年幼儿肺炎50%以上由病毒引起,大龄儿童常由肺炎支原体或细菌感染所致。

早期识别儿童肺炎“信号”
如何判断孩子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发展成了肺炎?请警惕以下迹象:
• 发热:早期体温为38~39℃,亦可高达40℃,反复不退,使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或体温暂时下降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差。
• 咳嗽:不是喉咙痒的浅咳,而是来自胸腔深处的“闷咳”,伴或不伴咳痰,夜间或早晨可能加重。
• 呼吸异常(最关键的信号!):
(1)呼吸急促(退烧后、平静状态下测):<2月龄,≥60次/分;2月龄-1岁,≥50次/分;1岁-5岁,≥40次/分钟;>5岁,≥30次/分。
(2)出现“三凹征”: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3)鼻翼煽动:呼吸时鼻孔一张一合。
(4)“呻吟样”呼吸:呼气末会发出“哼哼”的呻吟声。
• 精神萎靡:孩子烦躁不安,或嗜睡、精神差、拒绝玩耍。
• 其他严重表现:口唇、指甲发紫(缺氧),拒绝进食,严重腹泻或呕吐等。
科学治疗儿童肺炎
医生通常需要结合孩子的症状、体格检查、精神状态和呼吸情况进行诊断,必要时进行血液分析(如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病原微生物检测、胸部X线片/胸部CT等手段来综合判断,家长切勿自行诊断。
轻症肺炎可以在门诊或家中治疗,注意病情观察,定期随访,如治疗48小时无效、高热不退或病情恶化必须及时就医;重症肺炎应收住院治疗。
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支持为主。
细菌性肺炎需使用抗生素,务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一般用至热退且平稳、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部分改善后3~5d,家长不可自行停药。支原体肺炎需用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在家庭护理方面,要注意以下事项:
• 环境管理:室温保持22~24℃,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吸入,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安静,让孩子充分休息。
• 营养与补水:急性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恢复期逐步添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预防脱水。
• 保持呼吸道通畅
(1)正确拍背:手掌空心,从下往上、由外向内叩击其背部,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帮助排痰。
(2)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或祛痰药物雾化,稀释痰液后鼓励患儿咳嗽。
(3)体位引流:对于痰液黏稠的患儿,可采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促进排痰。
如何预防儿童肺炎
儿童肺炎,预防远胜于治疗。
首先,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按时接种13价肺炎球菌疫苗可预防80%以上血清型肺炎球菌感染。其他疫苗如Hib疫苗、流感疫苗、RSV疫苗等,同样能有效减少因这些病原体引发的肺炎,建议有条件者接种。
其次,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勤洗手;避免带婴幼儿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家人感冒请佩戴口罩。
再次,增强自身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为婴儿提供最初的免疫保护。
同时保持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度户外锻炼、衣物适当、保持儿童情绪和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家居生活环境,勤开窗、勤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误区澄清:这些坑,请别踩!
- 误区:发烧久了就会烧成肺炎?
真相:因果关系搞反了。不是发烧引起肺炎,而是因为得了肺炎,身体出现发烧。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正在战斗的信号。
- 误区:咳嗽会咳成肺炎?
真相:咳嗽和发烧一样,是症状而非病因。是肺炎引起了剧烈咳嗽,而不是咳嗽导致了肺炎。但持续加重的咳嗽是提示肺部感染的重要线索。
- 误区:肺炎一定要用抗生素,而且越高级越好?
真相:抗生素只对细菌性肺炎有效,对病毒性、支原体肺炎无效。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用哪种药、用多久,必须由医生根据病原体判断。
- 误区:孩子没发烧,就不可能是肺炎?
真相:不一定!尤其是新生儿、小婴儿,免疫力较弱,他们患肺炎时可能完全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拒奶、口吐白沫、呼吸急促等,更需要家长警惕。
- 误区:肺炎出院后就不用再管了?
真相:肺炎恢复期需要精心护理。出院后要遵医嘱复查,避免去人多场所,防止交叉感染。饮食要循序渐进,保证休息,让肺部功能彻底恢复。
儿童肺炎是可防可治的,家长们无需过度恐慌,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认知。学会早期识别危险信号,避开常见误区,积极做好预防,就是给孩子“呼吸”最坚实的保护。
来源:红网
作者:罗开菊 刘东海 胡思晗
编辑:戴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6/15425477.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