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曼 长沙报道
“对着机器刷个脸,挂号、签到、医保验证全搞定,连血压血糖数据都自动存进健康档案里,对我们老年人太友好了!”11月8日,在湖南湘江新区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岁的张大爷刚完成就诊,对着“一站式”服务终端连连点赞。
这一幕,是长沙市“三医一张网”建设在基层落地的生动缩影。2023年9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医保局、省药品监管局,以建成一个平台、一套支撑体系为目标,启动“三医一张网”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三部门通过省大数据总枢纽实现全量数据汇聚,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长沙率先将“三医一张网”嵌入矩阵式医联体框架,全面打造“一站式门诊”,重组服务流程,让居民享受到“筛、防、治、管、康”一体化健康服务,为基层医防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长沙样板”。

居民在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刷脸就医。
无感服务简化就医流程 “刷脸”实现数据同步
麓谷街道承载着18万常住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基层卫生工作体量庞大且流程繁琐。“过去居民就诊,光挂号就可能要跑窗口、找证件、排队,医生接诊后还得在医疗、公卫、医保多个系统间反复切换录入信息,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雷鸽表示。
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减轻医护负担,成为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精准对接需求,才能靶向破解难题。“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站式门诊服务中心”通过打通“省基层医疗3.0系统”“省公卫3.0系统”“省医保平台”及“省居民健康卡”四大系统,整合物联网健康查体设备,构建了数据一次采集、多处使用的协同生态,实现了“三医”业务的无缝融合。对于老年居民、儿童等重点人群,刷脸功能避免了忘带证件的尴尬,让就医门槛显著降低。
如今居民在长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刷脸、出示身份证或健康卡,即可一站式完成医保激活、挂号、签到等流程,老年群体无需携带证件也能便捷就医。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经物联网设备无感采集,自动同步至医疗和公卫系统,智能调取健康档案并推送服务提醒,实现“无感面访”,居民还可通过电子健康卡公众号自主查询管理健康信息。

居民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查询。
“我们的核心目标很明确: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和医生少跑腿。”项目研发负责人介绍,系统建设之初就聚焦“数据互通、业务协同、服务闭环”,通过整合物联网健康查体设备,构建起“一次采集、多处使用”的协同生态,彻底改变了过去各系统“信息孤岛”的局面。
高效协同医护与管理实现“双向减负”
“一站式”服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居民端的便捷,更在于为基层医护人员和管理机构“松绑赋能”。
在医生工作站,医生接诊时,门诊电子病历浮窗会自动推送患者最新的物联网监测数据、历史健康档案和健康趋势图。“以前要花10分钟在不同系统里查数据、填信息,现在3分钟就能完成接诊准备,数据更全面,诊疗也更精准。”麓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周娟医生说,系统还支持“两病”备案等医保业务无缝办理,避免了患者跑窗口的麻烦,也减少了医生的事务性工作。
对于公卫服务而言,数据同步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要专人上门采集的健康数据、随访信息,如今通过诊疗流程就能自动完成,公卫人员无需重复录入,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中。
在机构管理层面,“一站式”服务构建了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可在终端后台实时统计人脸识别、健康测量、面访随访等各项服务人次,服务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后,为医院决策能力提供有效支撑,更科学地调配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让基层医疗服务更贴合居民需求。
“以前调配药品、安排医护人员全靠经验,现在看数据就知道哪个时段患者多、哪种服务需求大,资源投放更精准。”中心管理人员介绍,系统上线后,基层医疗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双提升。
从数据壁垒到无缝协同,从多头跑路到一站办结,长沙“一站式门诊”的建设,为基层医防融合提供了清晰路径: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数据互通为核心,以服务闭环为目标,让医疗、医保、公卫业务深度融合。
2024年11月至2025年10月,长沙市共计140万余人接受了一站式门诊服务,通过一站式门诊服务,完成120万人次的挂号,67万重点人群的面访和健康管理。
“基层医疗是卫生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持续优化‘一站式’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服务场景,让数据更好地服务居民健康,让基层医防融合更有温度、更有效率。”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8753.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