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如何实现公共卫生韧性突破?在守护健康与烟火气间找到答案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林 刘晶晶 编辑:周曼 2025-11-14 16:15:38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1114181459_1514_34.wm.jpg

8月15日,张家界海关与张家界市卫健委签署张家界口岸公共卫生合作机制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谭小林 刘晶晶 张家界报道

金鞭溪游人如织,天门山云雾蒸腾,2025年的张家界正绽放出疫情之后最蓬勃的活力。然而繁荣景象背后,这座城市悄然书写着另一份沉甸甸的健康答卷: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较去年下降18.67%,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本土“零”扩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且接种记录全程电子可追溯……面对旅游城市流动性强、防控难度大的严峻考验,张家界如何实现公共卫生韧性突破?

微信图片_20251113165902_1529_704.wm.jpg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开展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图片)

联防联控 护航游客健康

作为入境游热点,输入风险始终高悬。“健康有保障、服务有温度”是张家界卫生健康系统的行动准绳。面对2025年非洲、东南亚登革热疫情高发态势,张家界卫健联动海关、文旅等多部门,构建了闭环管控、快速响应、暖心服务的联合作战体系。

“我虽因病错过美景,却看到了张家界最美的人心。”一位治愈后离境的印尼登革热患者感言。就在2025年6月,该市在游客行程中成功拦截并闭环处置一名高风险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高效联动防止疫情扩散。8月,市卫生健康委与海关《张家界口岸公共卫生合作机制》落地,联防联控再加码。全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治理病媒生物孳生地2300余处;通过实时监测伊蚊密度、医疗卫生机构储备万份检测试剂、定点医院标准化设置防蚊隔离病房,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织密防控网络。2025年,张家界成功高效处置多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零扩散;本土登革热疫情更是实现了3天控蚊媒、7天扑灭疫情的“关键目标”,有力保障了入境旅游公共卫生安全。

练就火眼金睛 智慧监测预警

微信图片_20251113170453_1533_704.wm.jpg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城乡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图片)

张家界健康防线的构建不止于病毒。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同样被嵌入精密监控网络。2025年,以城市供水及农村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为监测重点,全年共采集505份标本监测,监测合格率达98.8%,较2024年95.5%明显提升。张家界饮用水安全实现质的飞跃背后,是与水利、住建、环保等部门定期会商,通报监测信息,多部门联动守护“水安全”的结果。

疫情监测网络同样精密织就,103家食源性疾病医疗机构、1家国家流感哨点医院、1家省级聚集性肺炎监测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监测覆盖各托幼机构、霍乱及人禽流感监测覆盖各主要农贸市场……全年累积采集数千份环境与病例样本,病原体动向被清晰掌握。2023年底,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直报直连。2025年6月,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全部启用,智能抓取上报疫情信息,打通了医疗机构预警直报的关键节点。

在张家界,预防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前瞻的行动力。从监测数据中洞察风险趋势,2025年累计12期专题风险评估,45期常规疫情风险评估,覆盖冬春季传染病、登革热、洪涝灾害等关键领域;张家界形成了“日巡查、周报告、月统计、季分析”,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传染病专题分析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流。

筑牢公共卫生基础防线

微信图片_20251113165914_1531_704.wm.jpg

2025年9月,市疾控中心在市民族中学开展结核病筛查(资料图片)

免疫屏障不仅是医学术语,更是张家界民生图景中的扎实注脚。疫苗从入库到接种全程电子追溯,冷链温度实时监控体系覆盖全市所有接种点。2025年上半年出入库扫码率100%,疫苗安全责任得以精确落实至每一次扫码记录。9月底HPV疫苗惠民接种的全力推进,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保护更多女性远离宫颈癌阴影。14000人次咬伤暴露者的免疫让病死率100%的狂犬病发病率将至零。

对严重危害健康的结核病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张家界的策略精准而立体。

2024年,结核病发病率下降15.7%,2025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再下降10.7%。这一成绩背后,是全市连续四年对全市519所学校8.2万人免费筛查,筛查率达99%,校园再无聚集疫情发生。对65岁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精准筛查,耐药患者纳入治疗率达100%,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治疗率60%以上。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442名志愿者组成的9支队伍深入学校、社区、村镇进行知识传播。“芭茅溪徒步健走”将结核病防治宣传融入市民生活,让公众从被动知晓迈向主动参与。

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筛查范围延伸到本地常住人口的25%以上,高危人群干预力度持续加强。艾滋病的新发感染人数自2020年起持续下降,“全面实施艾滋病扩大检测与治疗工程模式”入选全国优秀防治样板,标志着张家界实现经血液、吸毒、母婴传播这三条路径的全切断目标。

变革引擎驱动韧性跃升

2023年5月,张家界市、区县两级疾控局相继成立,标志着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步入快车道。至2025年6月,市、区县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高效整合完成,机构改革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融合”,释放协同倍增效应。

依托中央6000万元预算内投资,市疾控中心建成5000平方米现代化实验室集群,配备了流感、食品安全等国家级网络实验室,拥有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省CMA认定及职业病检测评价等多项重要资质。“硬件是基础,检测质量才是核心,”市疾控中心一位实验室负责人说,“我们在全市公共卫生检测中发挥着‘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区县疾控中心的办公条件和检测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2025年6月28日,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成并实战运行,标志着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智能化迈上新台阶。

60名骨干力量组成的12支标准化应急小分队常备不懈,实现“平急结合”。全年针对性开展洪涝灾害、登革热、流感、麻疹等4次疫情应急演练,为快速响应的“平急转换”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望2021年,张家界在国内首破旅游城市规模疫情;2022年,在省级旅发大会护航任务中创下5天扑灭疫情的“快封快解”经典战例。这些经验已固化为张家界“高效动员、部门协同、干部下沉、暖心服务”核心机制。

当旅游大巴穿梭于盘山公路,当世界各地的脚步再次踏上天门山的石阶,张家界这座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向世人展示的不仅鬼斧神工的自然画卷,更有一幅用精密数据和执着信念编织的公共健康网络。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林 刘晶晶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8/154314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