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联四化五流动 湘潭市分级诊疗见成效

来源:红网 作者:曾建武 吴元知 编辑:曼曼 2018-09-19 10:16:0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9月19日讯(通讯员 曾建武 吴元知)近年来,湘潭市坚持“以优化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为老百姓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为目标,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诊原则,实现“四联”“四化”“五流动”,分级诊疗初见成效。

  “四级联动”建体系。该市强化顶层设计,将深化医改作为健康湘潭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事项,在全省率先明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统筹医疗、医保、医药工作,从顶层入手破解“三医联动”难题。在全市组建4个医疗健康集团和5个县域医共体,按照政府统筹指导,5个县域医共体分别加入相应城市医疗健康集团,实现市级医疗健康集团与县域医共体有效联动,达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打通市级医疗健康集团与县域医共体之间的“肠梗阻”。

  “四化管理”强基层。实施管理一体化。通过标准化医联体成员单位建设,借力对口支援工作,长期派驻专家到基层,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招募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者参与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行不同程度一体化管理。实行质量网格化。按照疾病和专科分类,在全市建立66个市县两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由财政和挂靠单位分担工作经费,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网格化质量控制,逐步缩小城乡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差异。推行服务同质化。运用“互联网+”手段,在医共体内建立以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为重点的远程诊断平台,医院实行24小时值班,即时检查,即时诊断,数据共享,资料共享,完全实现县乡村心电影像诊断水平同质化。实现平台信息化。在全省率先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级平台与全部委直属医院和基层公共卫生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预约诊疗,基本形成以医院信息系统、基层信息系统为数据源,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数据仓库的应用体系。

  “五个流动”见实效。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区域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初步实现“专家、技术、检查、服务、信息”流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为主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老百姓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专家”流动。市级医疗健康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对接,分别建立“名医工作室”制度,按照医院级别和成员单位情况,分别设置“名医工作室”,统一标识标牌。专家在医联体内统一排班,定期坐诊。初步实现“技术”流动。市级医疗健康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分别建立视频会诊中心并进行对接,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实现疑难病例和外科手术病例视频会诊和操作指导,促进医疗技术有效流动。初步实现“检查”流动。运用“互联网+”手段,市级医疗健康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分别建立以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和远程病理诊断为重点的远程诊断平台,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心电、影像、病理检查实现有效流动。初步实现“服务”流动。以终末期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严重精神障碍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六类慢病为突破口,以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家庭医师签约为切入口,运用信息化手段,初步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在六种慢性疾病急慢分治中的功能定位,形成无缝对接的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实现“信息”流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信息平台的纵向互联,完成社区卫生、农村卫生、疾控平台、妇幼系统的横向互通,整合7家市直医疗机构、8家县域医疗机构、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的各类数据。成功通过“国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成熟度”三级测评,具备与国家级健康信息平台在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方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曾建武 吴元知

编辑:曼曼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8/09/19/6961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