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面具人”成自杀高危人群
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心理危机专委会主任、“希望24”热线的发起人林昆辉在19日的志愿者培训会上指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人,仅有10%的人接受正规治疗,以致出现不少悲剧。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掩盖自己抑郁症的身份,在职场上充当着微笑的“面具人”。“这些人成为了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自杀干预新的难点。”
林昆辉介绍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位姓徐的名牌大学毕业高级白领。据介绍,毕业后徐先生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应接不暇的工作,加之买房面临的经济压力,让他每天都过得神经紧绷。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内心开始敏感和脆弱起来,一些在常人看来非常微小的事情,都可能令他不自觉萌发出一些奇怪的念头,“每天早晚高峰期挤地铁时,看着地铁里人和人挤得面贴面背靠背,就会瞬间觉得世界一下变成了灰色,周围都是模糊一片。”
为了治疗抑郁症,徐先生开始服药。但为避免引起同事的注意,每次都是把药藏进袖口,然后带进卫生间悄悄吃掉,“我怕别人用奇怪的眼光看我。”
之后,徐先生给“希望24”打电话,袒露了想要自杀的想法。幸好,在心理咨询师的干预下,他最终放弃了。
林昆辉说,不仅是徐先生,他接到过很多学识高、地位高的社会精英打来的电话。
在湖南之前,“希望24”已经在上海开通。在该热线开通的半年内,共接听来电1692个,1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占总数一半以上。“在电话接听中,志愿者并不会主动涉及求助者的隐私,但有些求助者会主动提起自己的职业。从他们讲述的情况看,求助中白领最多、面临的压力也最大。”林昆辉表示,危机等级最高的人群,锁定在已婚中年男,这个群体来电数量不多,但电话一打,多数已是相当急迫。
湖南地区24热线下个月正式开通
自杀行为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希望24”热线则正是为自杀者在实施自杀前进行最紧急的干预与救援。
“希望24热线”是全球第一条24小时华人生命危机干预热线,包含前期宣讲师志愿者、中期接线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以及后期公益课程与生命教育团队,三级自杀防治工程,致力于提高公众对自杀的认识,帮助公众了解防御自杀的有效方法,从而建立积极正向的生命认知与人生态度,提升生命质量。”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湖南“希望24热线”执行长、九州心理负责人谢秀美女士介绍,“湖南地区24热线将于下个月正式开通,将24小时不间断为心理困惑的提供在线心理干预。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还会实施现场救援。”
该热线的接线员为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各大院校心理学系大四学生或研究生及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希望24热线”将对所有志愿者统一进行免费的危机干预培训以及上岗培训、月培训、年度培训。
此外,林昆辉表示,除电话干预外,在社区做危机干预的预防也十分重要,“打电话过来是应急。但其实从想死到去死,中间的路很长,社区干预能在一个人出现想死念头时就能发现并及时帮助,从而把他挡下来。”因此,除电话干预外,“希望24”将举办“百名心理咨询师”进社区、高校和企业进行生命教育宣讲活动。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易征洋
编辑:曼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