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青和他带领的骨科团队正在为患者分析并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雷青向其团队成员讲解3D打印的技术难题。
编者按:当老百姓得个感冒发烧都往大医院跑时,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究竟在哪里?是降低药费检查费,是打造信息化就医平台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还是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无限的辐射以提升各个层级的诊疗水平?2016年4月5日,长沙市启动名医工程项目,全市设立9家名医工作室和16家名医工作站。优秀专家团队、骨干专家团队,按照一室带两站的建设模式,全力打造和推介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长沙名医名科,示范、引领、带动长沙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随着名医工作室和工作站的设立,也意味着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方便快捷的找到名医了。当然,这项工程的关键,就在于“名医”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即日起,红网将推出“寻找最美医生——‘长沙名医’巡礼”系列报道,以此见证新医疗时代的开启。
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通讯员 胡冰峰 戴婧
湖南最早将3D打印应用于骨科治疗的医院,10项国家专利,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长沙市口腔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提供技术支持……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的名气似乎并不大,却有5个亚专科、3个病区,成为长沙市分科最细的大骨科,在这里“人体每一块骨头、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脊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本期“长沙名医”巡礼,记者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该科科主任雷青和他带领的骨科团队,凭借精益求精的技术、私人订制的诊疗方案、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无数病人的“点赞”。
运用3D打印技术,量身打造个性化手术方案
前不久,四十多岁的长沙市民熊先生在外出散步时,不慎被路边的重物砸伤,致腰部、双髋、双下肢疼痛且活动障碍,不能站立行走,后被送往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治疗,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骨盆骨折。
按照传统骨科治疗方法,需采用开放性骨盆内固定术,由于解剖部位神经、血管交错、创伤大、出血量多、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极大,术中可能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而且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术后骨盆负重功能差等后遗症。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而熊先生依从性差,不愿长时间卧床休息,再加上患者家境情况不好,经济压力比较大。
雷青主任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骨科专家团队就该病人如何平衡手术效果与经济条件进行了探讨,最后决定采用3D打印导板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
术前,医生通过CT扫描等方式获得患者手术部位的全部数据后,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手术,并检测手术效果,完成最终的手术方案。由于病例复杂,为了使手术中钢钉能够精准地钉进断裂的骨盆,医生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打印手术导板,导板与患者的骨盆结构完全契合,手术时贴在手术部位,帮助医生精确定位,完成打螺钉等操作,整个过程就像GPS导航功能,精确程度无以复加;因为是“量体裁衣”特制而成,所以整个手术只用了1个小时,远远低于传统手术的时间。
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到出院时几乎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骨科应用3D打印已达500多例,属湖南之最
十几个平方的医生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多层展示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完全按人体解剖结构3D打印出来的1:1组织结构模型,有脊椎、髋关节、膝关节、膝关节等等。
雷青主任拿出一个模型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前段时间收治的1例颈椎肿瘤患者的3D打印模型,那位患者1个多月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出第7颈椎骨质遭到破坏,随即转到我们科住院,经过相关检查,患者被确诊患上了颈椎恶性肿瘤。可最让家人焦虑的是,由于肿瘤已经侵蚀了正常骨组织,再不治疗就会导致脊柱畸形、脊柱不稳、病理性骨折、神经根受压等病理性改变,甚至还随时有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脊髓损伤,导致胸部以下完全瘫痪或者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
按照原来传统的手术方式,切除病变椎体后,会用钛网或普通的人工椎体代替原来椎体的位置,但是术后容易出现钛网下沉、移位及人工椎体不适合患处的形态、甚至脊髓再次受压等情况,而病变的椎体的附件被切除后则无替代物覆盖而出现术后硬膜及神经根粘连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一旦失败,需行再次手术,这对患者来说无疑是种“折磨”。
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雷青主任通过与学科专家团队、3D打印研究所专家仔细研究,决定为朱先生实施第7颈椎全脊椎切除的同时,将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人工椎体及椎板植入到患者体内,此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目前,患者已成功手术并顺利出院。
“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医院的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在全国医院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比如3D应用在关节、脊椎、创伤外科等专业,我们真正做到了无盲区、无盲点、全覆盖。”据雷青主任介绍,从2013年底开始,骨科就开始采用这一“时髦”科技,将其应用在医学上,为病人打印合适的假体、导板和植入物。到目前为止,短短两年时间,已完成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上的应用500余例,属湖南之最。
“当然,我们还是要每天坚持早交班后学习1小时。这个习惯坚持了近20年,已经成了我们科的优良传统。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嘛!”和雷青聊天,时不时会被他的睿智与幽默击中,在他看来,医学不仅充满了风险、神圣,更充满了创新的魅力。
诊疗之外,学会倾听与关爱
除了拥有尖端的医学科技,在雷青眼里,与患者的交流有着和手术同等重要的效果。
五十多岁的罗女士家住望城,3年前因为膝关节滑膜炎引起的疼痛常常痛不欲生,甚至有轻生的想法。“要不是雷主任和骨科的这些医生,也许我早就不在世了。”罗女士谈起雷主任和骨科的医生,常常感动的落泪。“有天我腿痛的实在忍不住了,就试着跟雷主任发了条短信。内容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不想活之类的话。雷主任那天看到短信后马上就回了我电话,安慰我,给我打气,还说要来看看我。我以为只是医生安慰病人的话,谁知两个小时后,雷主任和科里的几个医生真的来看我了,还自己掏腰包买了药和营养品。”现在,罗女士已经成了骨科的“一份子”,逢年过节都会过来看看骨科的医生护士们。
像这样主动掏腰包为病人上门看病、买药、买营养品等“赔本的买卖”,雷主任和科内的医生已经数不清做了多少次。碰到困难的患者,他们总是从不吝啬自己作为医生的仁爱之心。“治病救人才是我们当医生的价值体现。病人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通过我们的治疗病人痊愈出院,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每天的早、晚查房,雷青主任都会和医生一道与病人“聊聊天”,在雷青看来,倾听病人的病情,包括病情外的聊天,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因为病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潜伏者疾病的蛛丝马迹。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科内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
在耐心倾听后,再结合体格检查和X线、CT、核磁共振的结果,才能真正提高诊疗效果,还能获得病人的信任,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简单易懂的描述给病人解释清楚,给病人信心,他们就不会感到无助和绝望,也就能更加配合我们的治疗,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这一点对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是三赢的。
在骨科与医护人员交谈时,我们惊奇地发现,每个医生的手机几乎都是一部微型“病历档案”,里面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影像资料、入院记录、疾病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出院情况等等。“对于每一个在骨科出院的病人,我们都会定期做回访。为了回访时更有针对性,我们会事先将微型‘病历档案’调出来,然后再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这样才不至于将出院回访做成‘工厂式的大批量生产’,病人也觉得在我们医院治疗很放心。”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洪雷 胡冰峰
编辑:曼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