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芒种: 中医专家推荐养生三法则

来源:红网 作者:陈双 编辑:易征洋 2018-06-07 11:27:44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6日迎来芒种节气。芒种是农历的第九个节气,古人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这是土地开始耕种的重要节气,也是人体培土补脾的最好时期。

  进入芒种后,气温显著升高,降雨量充沛,物品容易发霉,蚊虫滋生,传染病高发。应该如何把握这个节气进行养生呢?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湖南中医附一陈其华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

  起居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为要

  门诊:张先生最近感觉特别疲惫,工作提不起精神,特别是到了中午,更加倦怠懒散,吃饭也吃不下,

  把脉:陈其华教授给张先生检查后发现并无明显异常,张先生舌红,苔黄偏腻,脉滑,并非虚症之象。结合发病时节,考虑是天气变化,空气中湿气较重,湿热蕴结于外,继而侵袭身体,再加上患者既往脾胃虚弱,湿热之邪更易在身体内积累湿浊之气,从而出现上诉诸症。

  进入芒种后,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很多朋友会出现疲惫乏力、困倦等症状,工作、学习提不起精神,整天犯困,俗称“夏打盹”。宜“夜卧早起”,提倡早起晚睡,中午小憩可助缓解疲劳。

  在高温的天气里,人体也应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大自然阳气充盛的特点,从而利于人体气血运行。但是夏季阳光照射强烈,要避开太阳直射,特别是中午,注意防暑,大家可以在早上适当晒太阳,在白天出门最好打伞与戴帽。

  同时由于出汗多,要充分饮水,并可适当加入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芒种后要勤于洗澡,可以使皮肤腠理疏松,毛孔通畅,阳热易于发泄。但是在大量出汗后不易立即洗澡,所谓“汗出不见湿,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以“增苦、清补”为上

  门诊:进入夏天后,在公司上班的小李天天和朋友宵夜,喝冰啤酒,吃冰西瓜,这两天,小李开始食欲不振、还拉肚子呕吐,他急忙来到医院请医生看看怎么回事?

  把脉:陈其华教授仔细辨证后,考说小李是由于过食寒凉之品,伤及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开出除湿健脾开胃中药处方5剂,并叮嘱小李少食寒凉食物,中药吃完后,小李的症状也消失了。

  苦味的食物多具有清热解毒、入心脾胃经的作用,芒种节气后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一点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芥蓝、荞麦、生菜等,对人体有益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适量食用一些苦味食品,既能清热祛湿,又可防患于未然,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

  同时,因芒种气候以湿热为主要特征,湿热之邪侵犯人体,若既往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则易出现不欲饮食、便溏腹泻等症状。因此,芒种节气在饮食上提倡“清补”,即清淡滋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1.多食蔬果:夏季是多种新鲜瓜果蔬菜上市的季节,大家可以多食用如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以达到补肾益肺、调理脾胃的目的。

  2.多食粥:粥是夏季最佳饮食,芒种节气适当多食用绿豆莲子粥,能健脾胃、祛暑热;薏米赤小豆粥又清热健脾、利湿养肝都是芒种时节不错的美食选择。

  同时,还应少食冷饮及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天气炎热时,吃冷饮并不能真的让你凉快。这些寒凉之气都要靠脾胃来承担,冷饮也伤肺,肺主皮毛,所以夏季的胃肠道疾病、皮肤病都会增多。最解渴的是凉开水和时令水果。啤酒可以喝一些,有解渴开胃助消化的作用,但不要太过冰凉,且避免一饮而尽。

  治病以“防风热”为重

  门诊:肖女士早上起床后,发现头痛,喉咙痛,咳嗽吐黄痰,还有点发烧,吃了两包感冒药后,症状没有减轻,肖女士决定寻求中医的帮助。

  把脉:陈其华教授检查后,发现肖女士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考虑为风热感冒。肖女士夜间贪凉,风寒外束,内有热困,从热而化,变为风热之证,形成风热感冒证候。予以银翘散内服,指导生活起居调护,肖女士感冒症状迅速缓解。

  芒种过后天气逐渐炎热,空调制冷、风扇纳凉、饮冷喝冰是这个时期人们防暑降温的通常做法。但夏日贪凉过度,又往往容易引起伤风感冒,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声沙,咳嗽咯痰等“风热感冒”症状。芒种节气人体容易湿热内阻,若外感风寒之邪,则很快从热而化,变为风热之证,形成风热感冒证候。

  陈其华教授表示:预防风热感冒,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起居出入防寒。空调降温不宜过冷,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人体不适引发感冒。

  2.保持空气流通。空调房间应适时开窗通风,尽量保持空气清洁、流通。

  3.提倡清淡、温热饮食。避免过食冰冷或辛辣食物,以免冷食伤阳削弱人体免疫力,也避免过多辛辣刺激造成湿热内蕴,引发咽喉肿痛。

  4.远离传染源,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感冒常常通过飞沫传播,若接触了感冒患者的物品,应该及时洗手。

  5.保证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6.药物预防。风热感冒属中医“热证”范畴,若有身热、咽痛、口干等症,可服用板蓝根、五花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毒。

来源:红网

作者:陈双

编辑:易征洋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2018/06/07/4162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