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13日讯(通讯员 谢丹)夏天,蚊虫越来越多,蚊虫叮咬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疟疾是夏季高发的虫媒传染病之一,是一种由蚊子叮咬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人群普遍易感,因长沙市近年来发现的疟疾的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故得名“进口病”。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传播途径
1.经媒介按蚊:我国的传疟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按蚊吸食含配子体的疟原虫感染者的血液后,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约2周的时间后,蚊体内的疟原虫可发育到子孢子阶段,这时,如果带有子孢子的蚊虫再去叮咬其他人就可将蚊体内的子孢子注入人体,引起被叮咬者感染疟原虫。
2.输血感染:如果供血者体内带有疟原虫,可引起受血者感染疟原虫。
临床表现
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四种人体疟疾典型的临床发作大体相似,可分为前驱期、发冷(寒颤)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典型的疟疾发作包括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阶段。
1.前驱期:发作前数天,患者有疲乏、头痛、不适、厌食、畏寒和低热。
2.发冷(寒颤)期:患者开始感到四肢和背部发冷,继而周身寒颤,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同时伴有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常见,体温开始迅速上升。常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不等。
3.发热期:脸色潮红,周身燥热,结膜充血,口渴,头痛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脉宏大,体温常可达40℃以上。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患儿,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症状。一般持续2—4小时。
4.出汗期:始为面颊部和双手微汗,继而波及全身,衣被湿透,体温迅速下降,甚至降至35℃。发热时的各种症状随之消失,患者顿感通体舒适,但乏力疲劳,常安然入睡。一般持续2—4小时。
5.间歇期:前一次发作结束至后一次发作开始为间歇期。其长短主要取决于所感染疟原虫完成1次裂体增殖周期所需的时间。此外,双重或多重感染、患者免疫力等亦可影响间歇期的长短。就典型者的间歇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h,间日疟和卵形疟约为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
特别提醒
前往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旅游、务工、经商者,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如果从疟疾高发地区归来,且出现发热、寒战、出汗等症状,要警惕是否为疟疾发病,应及时到当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或疟疾诊治定点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出国史及蚊虫叮咬史。
确诊为疟疾病例后,要进行规范治疗,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至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免费领取抗疟药品。
知多少
问:疟疾有疫苗来预防吗?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答:目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但有特效药物——抗疟药,如青蒿素类药物、氯喹、伯氨喹等,通过全程、规范治疗可治愈。
问:疟疾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答:不能。是通过蚊子间接传播。
问: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但感染后是否全部人都会发病呢?
答:部分人会发病。
预防措施
1、防蚊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4)去疟疾流行区的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5)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6)避免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时段外出,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特别是婴儿床和婴儿车。
2、灭蚊
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
防蚊灭蚊,不仅可以预防疟疾,还可以减少感染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80多种传染病的危险。
来源:红网
作者:谢丹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6/13/558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