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湘雅红楼重修复旧颜 文物建筑服务患者焕新生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洁 陈亚男 罗闻 编辑:陈亚男 2019-08-02 17:44:17
时刻新闻
—分享—

7fc50164a6fe0720b5b47b0d132ca8f.jpg

红网时刻8月2日讯(通讯员 王洁 罗闻)“绵绵湘水绕城而过,船家由北沿江而上,看到湘雅医院的这栋红楼,便知是到了长沙。”104年前,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湘雅红楼,成为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建筑物中最好的医院。从诞生到发展,从摧毁到重建,她坚守着一个世纪铮铮历史的荣辱繁华,唱响着数以万计湘雅仁医的岁月之歌。

阔别9年,湘雅红楼经过修缮重复旧颜。这一见证了湘雅百余年变迁发展的脚步的文物级建筑,自今年7月下旬起正式重新启用,作为医疗阵地继续为广大病友服务,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jpg

中西合璧,打造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建筑物中最好的医院

1914年,雅礼协会聘请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湘雅医院大楼。多次来访中国的墨菲深受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影响,试图在西方现代与东方传统建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经过墨菲的多次调整设计后,1917年底,一座配以飞檐斗阁的砖混结构的中式建筑风格的西医医院终于在长沙北郊的蔴园岭耸立起来。它采用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表面覆盖钢筋混凝土,挑檐靴头爪角,上饰回纹收尾,盖栗色筒瓦,谷黄色正脊,局部点缀中国传统的花样纹路。这座融合了东西方韵律的湘雅红楼,有房屋300余间,可容120张病床,是当时中国最漂亮、中南地区建筑物中最好的医院。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对长沙城里的百姓来说,这座金色琉璃瓦、红白相间群墙的湘雅红楼就是城里的天堂。那时整座红楼,人满为患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但只要还有走廊、过道,能搁下一张板床,医护人员就不会落下任何一个病人,还保护了长沙数千名难民。

1942年,溃退的日军纵火焚烧湘雅。本是长沙市地标建筑的湘雅红楼,这时却只剩一副被烧毁了的房屋骨架。庆幸的是墨菲当初设计整栋大楼时,着重强调了防火性能,红楼的骨架才得以留存,为后来的重建提供了基础。

抗日战争结束后,湘雅医务人员下决心要修复大楼。在以雅礼协会为主的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下,1946年至1947年间,湘雅医院将原主体为三层的红楼修复并加高至四层。在红楼的西面加建了一栋设计为四层楼的病室,为国立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紧挨附属医院的西头是新门诊楼。这一建筑群,保持了墨菲原设计湘雅医院病栋楼的建筑风格,使湘雅红楼终于重现在世人面前。

“一部中国西医发展的百年史,几乎半部由湘雅人写就。”纵观青史,方知此言不虚。在中国医学史上,尤其是中国西医发展的近100年历史上,青史留名的湘雅人灿若星辰。他们都曾在湘雅红楼孜孜以求,他们都从红楼里走出,他们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1年3月,湘雅红楼等早期建筑群入选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理由是:它很好地结合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代表了中国建筑与世界的融合;它煎熬过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屹立不倒;它作为载体让中国近现代医学事业走向光明,薪火相传。目前,湘雅红楼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jpg

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红楼外貌和内部细节

2010年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后,红楼修缮被提上医院的议事日程。

“考虑到红楼建筑年代比较久远,这次维修改造不仅要修旧如旧,还原红楼的原貌,室内改造还要符合现代医院的使用标准,保障湘雅红楼能继续为广大病友服务。”院办主任钱招昕表示。

2013年11月23日,红楼大修正式启动。对于基建办主任曹兴来说,这是一大难题。“文物修缮和现代化医院标准之间,必然存在很多矛盾的地方,这也是修缮的最大难点。我们做的每一步每一个方案,都必须征得文物局的同意。”

此外,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红楼相关的建筑资料已严重缺失,很多时候都需要到现场去看,甚至把墙体拆开了,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设计方案一再变更,这给修缮带来了重重困难。

锉除装饰层之后,发现墙体已经松动,甚至里面的砖都可以用手抽出来,只能重新砌砖,用机器高压喷射砂浆来加固和增厚;部分楼板甚至已经洞穿,可以直接看到楼下,只能用钢筋网、水泥砂浆来加固,并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专利技术进行碳纤维加固……

为了最大程度复原红楼的历史原貌,让这一文物级建筑重回往日风采,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为了恢复外墙的颜色,首先就是要用一种特殊的德国技术,把之前维修刷上的红漆清洗干净,露出红砖本来的面貌,甚至连日军放火焚烧的痕迹都保留了下来;对于缺边少角的红砖,则是用特殊的配方将砖粉填补上去,凝固之后就与原来的红砖融为一体,这种技术还是首次在湖南运用;房顶上的每一片瓦都拆下来清洗,能够保留再使用的部分都原样再装上去;窗户也完全还原当年的木制风格,纯手工打造出一个个小格子。

“从亲人的描述和照片中我认识了红楼,但直到来到现场,才发现它比我想象中还要壮丽。”红楼建筑经理Stanley Wilson的后人Kevin Kelley Wilson在2016年访问湘雅医院时感慨地说。

对于湘雅人来说,红楼承载的更是一代代人的记忆。“走进红楼,就能感受到湘雅历史的厚重。每扇窗,每堵墙,每一个转角都是一道风景,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每每想起先辈们在这里救死扶伤的场景,身上又多了好几分责任感和使命感。”手显微外科74病室护士长彭伶丽说。


3.jpg

焕发生机,现代化医院持续服务广大病友

重修后的红楼,分为医疗区和办公区2个区域。医疗区中,单独一栋为感染病科门诊、病房和ICU,此外还设有胸外科、手显微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泌尿结石专科、肾病内科等5个病房,以及用于科研的药物I期临床试验病房。

步入红楼内部,仿佛乘坐时光机,由百年前跨越到现代。中央空调、网络控制系统、门禁系统、护理呼叫系统……在复古的装修下,病房布局合理、流线清晰、环境舒适、结构安全,俨然是一个标准的现代化医院。

“我们原来每间病房都是3人间甚至4人间,一旦有1名患者需要隔离,整间病房都要空出来。现在最多就是2人间,还有很多单间,便于更好地隔离患者,提高病房使用效率。”感染病科副主任黄燕教授表示,医院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全国少见的负压感染病科ICU,通过负压控制空气往一个方向流动,可以更好地避免院感发生。另外,还设有一个专门的感染病房,收治一些疑难的发热患者和治疗困难的感染患者,有助于感染病科发展和全院诊治水平的提升。

对于泌尿结石专科75病室护士长罗小年来说,新病区的开通让她卸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湖南泌尿结石的患者基数比较大,其中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还需要重复入院进行多次手术,候床时间最长可能要3-4个月。新病区开通后,这一情况会大大改善,周转率也会有所提升。”罗小年护士长说,新病区开业4天就收了12名患者,其中1天就完成了8台手术。

“一个年轻的外地朋友过来看我,走到楼下都不相信这是医院。”74病室患者陈阿姨(化名)笑着说,红楼也彻底颠覆了第一次住院的她,脑海中对医院的印象。“外面看古色古香的,进来发现原来这么现代化。里面很宽敞,又很安静,住在这里很安心”。

医疗区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病房即将投入使用,它就是药物I期临床试验病房,即在健康人体上进行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GCP)主任、药物I期临床研究室主任徐平声教授介绍,药物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健康人,所以需要更加严谨。新病房的硬件更符合研究需要,受试者功能区配备更为完善,可以将环境对受试者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还配备了国际先进的移动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受试者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动态地监测他们的心脏安全性数据,得到的研究数据更为完整。

“国家药物研发的导向在发生变化,由仿制药到仿创结合,再到创新药。药物I期临床试验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必经之路,我们作为百年老院,要紧跟国家形势,做行业的领军者。”徐平声教授介绍,此外该病房也将有助于医院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医务人员依据小样本数据发现的临床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临床试验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产出研究成果,最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历经百余年沧桑,湘雅红楼一直是肩负临床教学、医疗抢救、科学研究等多种任务的医疗阵地,见证了湘雅百余年的发展变迁。新时期,湘雅红楼沉香愈浓,回眸发展轨迹,凝望崭新辉煌,在新时期,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洁 陈亚男 罗闻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8/02/57863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