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雅医院胡建中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发表脊髓损伤研究论文

来源:红网 作者:曹勇 闻海丞 编辑:刘丹 2019-12-10 17:23:20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91210170437.jpg

论文相关图示。

红网时刻12月10日讯(通讯员 曹勇 闻海丞)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胡建中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正刊《Molecular Therapy》(IF= 8.402)在线发表题为“UTX/KDM6A Deletion Promotes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Injury by Epigenetically Regulating Vascular Regeneration”的原创性论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建中教授、吕红斌教授为该文并列通讯作者,倪双飞、罗子翔博士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类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致畸与死亡率,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目前针对SCI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继发性损伤阶段。SCI后瀑布式级联反应使得局部多种内源性因子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SCI后神经功能修复十分困难。近年来对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机制,表观调控在创伤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是在SCI领域的相关研究甚少。

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出现,扩展了国内外对于SCI治疗只关注神经再生的研究思路。胡建中教授团队前期研究证实促进SCI后血管再生是影响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手段,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表观调控网络促进血管再生在SCI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人员发现,SCI后表观因子UTX在损伤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主要在CD31+细胞中表达增加。进一步构建了血管内皮细胞UTX条件性敲除小鼠,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证实UTX条件性敲除可显著促进SCI后损伤区域血管新生。通过挖掘下游机制,发现UTX可通过与microRNA-24启动子区域直接结合,通过去甲基化作用调控microRNA-24表达,进而引起microRNA下游血管生成相关靶基因如FZD5, PAK4, and MAPK7等的表达变化,影响SCI后血管再生。

UTX/KDM6A是一种被认为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炎症反应及干细胞分化相关的表观因子,主要通过对H3K27位点的去甲基化发挥基因调控功能,该研究中,胡建中教授团队首次发现UTX/microRNA-24调控通路参与了SCI后血管再生过程,揭示了该表观调控网络在SCI中的作用及新调控机制。

相关链接:

胡建中,医学博士,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湘雅名医。长期致力于脊髓及脊柱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在脊髓损伤的表观调控机制及血管再生的研究方面获得了诸多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子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2017年ORS年会上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JOR》上发表的论文荣膺“2016 Excellence in Basic Science Award”大奖,获国家级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SCI 7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12本。

来源:红网

作者:曹勇 闻海丞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12/10/63115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