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战“疫”前线日记 | 患病的医生,这次让我来照顾你

来源:红网 作者:许玉婷 编辑:陈亚男 2020-03-02 19:14:44
时刻新闻
—分享—

讲述人: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许玉婷

1.jpg

我是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的一员,今天是我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第二个夜班,这也是一个对我来说有些特殊的夜班。

在我一直照顾的患者中有一位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武汉当地医院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主攻介入方向,今年刚好40岁。古语说四十而立,在这个本应是人一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刻,他却因为感染了新冠肺炎而住进了我所在的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所幸在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护中,他的病情在一天天好转。

第一次进病房,第一次接触他,他对我说:“我现在其他的感觉还算好,就是站不起来……”从这句话中我听出了他对自己康复的担忧,于是我给他制定了康复锻炼的计划,这对危重患者的预后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起初,我指导他做了踝泵运动,运动量不大,有助于帮他促进下肢循环,预防血栓,锻炼腿部肌肉。病情刚有起色的他即便做这样简单的运动也显得吃力,虽然他的呼吸和心跳始终有些偏快,但却一直努力地配合。经过几次锻炼后,我开始尝试着在高流量氧疗的支持下帮助他做床旁站立。因为长期卧床,他的腿部肌肉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只稍微抬一抬脚他都感觉非常吃力。护理组长也过来一起帮忙,在我们的搀扶下,他的双脚艰难地踩到了地板上,汗珠顺着涨红的脸颊往下滑,但我却看到他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但显然疾病的折磨已让他的双腿不能独立支撑自己,搀扶站立不到1分钟,他的呼吸与心率也在逐渐增快,监护仪发出了低血氧的报警声。我和组长马上终止了训练,但鼓励他一定要有信心,我们都会陪伴他一起做康复。他对我们说:“还别说,做了康复就是不一样,虽然说不清到底哪里好,但就是感觉好多了。”说完便笑了。

按照我最初给他制定的计划,除去下肢锻炼,在他卧床情况下,我还指导他做了一系列运动,比如缩唇呼吸与上肢的伸展运动与扩胸运动。这些都有利于他的肺部小气道打开并有效地锻炼呼吸相关的肌肉。他一边学着做动作,一边笑着对我竖起大拇指。我继续鼓励他:“只要你愿意坚持,应该每天都会感觉到不同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1分钟、2分钟、3分钟……”他下床站立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现在,这位医生在高流量吸氧情况下基本可以独自站立了,今天临近下班,他又一次为我竖起了大拇指表示感谢。

每个夜班都很辛苦,每次下班我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金银潭医院,但我的心情却格外的欢快,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用我的专业知识帮助这位医生坚定了战胜疫病的信念,我努力帮助了他,相信他康复以后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

来源:红网

作者:许玉婷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3/02/68275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