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雅精神的战“疫”书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支援湖北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洁 刘丹 编辑:陈亚男 2020-04-08 17:10:3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4月8日讯(通讯员 王洁 记者 刘丹)当爱国情怀渗入骨髓,自身安危就会置之度外;当湘雅精神融进血液,个人利益就会抛在脑后。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不仅“守湘尽责”,还挺身而出,派出了4批142名白衣战士驰援湖北。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救治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湘雅精神”,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1.jpg

湘雅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公”字当头,最快速的“逆行”

早在1月21日,在对当地病情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毅然踏上北上列车,成为湖南首位支援武汉的医疗专家。那一张逆行的车票,感动了整个朋友圈。

1月26日,湘雅医院在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任务后迅速征集队员,30分钟之内就有21名医护人员志愿请命。仅仅3个小时,5位具有丰富连续血滤经验的重症护理专家集结完毕,赴武汉支援收治患者最严重医院之一的金银潭医院。

2月6日晚接到国家卫建委通知后,湘雅医院在1个半小时内就组建了一支由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成的国家医疗队。12小时内完成培训,第二日下午启程,这支医院历史上外出执行援助任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支医疗队,此行的任务是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

2月28日,湘雅医院再次排除第四批6名医护人员,加入湖南省第十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黄冈抗击疫情。

“从医第一节课,我们学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词‘彼有急需我接济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说,“当国家有号召,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湘雅人责无旁贷要冲到最前线!”

这,就是湘雅速度。

这一速度源于“公”字当先的湘雅精神的浸润,也得益于医院党委的号召。各党总支、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纷纷请战前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作为感染病学党支部书记,吴安华教授身先士卒;第二批5位队员临行前写下入党申请书,“像共产党员一样去战斗”;第三批队员更是超过70%都是党员。

湘雅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迅速成立前线党总支,坚持疫情防控、支部党建两不误,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建工作简报的点赞。

“全院各党总支、党支部要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必须身先士卒、戮力同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和人民健康保卫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书记张欣表示。

2.jpg

第三批医疗队前线再誓师。

严谨求实,“湘雅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越是紧急的时刻,越是考验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而这些力量的源泉,来自湘雅百余年的优良传统和严谨求实的湘雅精神。

身处陌生环境尤其是未知疫情,刚接手病房就是满负荷运转,第三批医疗队的压力着实不小。为应对“战时”应急状态,在领队钱招昕等专家的指导下,医疗队迅速建章立制,成立核心管理团队,设置医护分组,实行层级管理。

及早治疗、联合会诊、专人负责,作为医疗队医疗组长兼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湘雅重症病房主任,潘频华教授将湘雅在湖南总结出的经验逐步运用到了当前的工作中,并初显成效。

“病人管理责任到人,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是由一个固定的医生组包干,这样医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患者病情,实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湘雅病房医生组组长之一、感染病科副主任黄燕教授对此深有体会。

个人防护规定、进出隔离舱流程与监督岗位规定、职业暴露应急方案、隔离区护理工作规范、临时病区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疗队因地制宜迅速制定系列制度,按照湘雅传统严格落实。

这些举措得到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医务工作简报》的充分肯定,并在驻地医院全院推广。

3.jpg

第三批医疗队管理团队会议。

实践探索出来的经验,是医务人员最急需的指导标准,湘雅人加班加点,把经验总结成专家共识和指南,在全国进行推广。

抵达当天,吴安华就与其他专家鏖战一整夜,1月22日,《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就发布了,成为前线医护人员防止感染的“教科书”。随后,吴安华教授又发布了《新冠肺炎医疗队驻地感染防控探讨》,从管理制度设计、上下班乘车注意事项、驻地生活要求、医务人员感染监测等对医疗队驻地感控工作提出建议;

潘频华教授作为第一通讯作者,牵头编写了《成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道管理推荐意见(试行)》,帮助一线医务人员改善对患者的气道管理、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愈率;

张丽娜教授牵头执笔撰写了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的《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建议》,推广重症超声技术的应用,并在国际重症医学权威杂志上在线发表了letter,首次向国际同道推广了新型冠状病毒肺部超声影像学特点,运用肺部超声指导COVID-19患者的诊治经验,为阻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际流行贡献湘雅力量。

勇往直前,坚守在最危险的“战场”

真正的勇敢,是明知危险在前,却仍然坚守在最危险的“战场”。

金银潭医院的5名队员全部申请去了ICU,那里都是病情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随时都可能需要抢救,一个人负责3到6个床位,每班工作时间8到10个小时,这是湘雅人的勇于担当;

第三批医疗队2天收治100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将近一半超过70岁,年龄最大的93岁,大多合并慢性病,不到一周就有首位患者顺利出院,这是湘雅人硬核作风;

黄冈的6名战士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出征,坚守到“四类人员”全部清零、帮助黄冈市中心医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再返程,践行“不获全胜,决不言退”的铮铮誓言,这是湘雅人的慎终如初。

在湘雅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的引领下,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下,上至年过半百的主任,下至入行不久的年轻护士,身陷疫区奋勇争先,面对风险毫不退缩,一个个顺利抚平刚开始时的紧张情绪,克服对家中亲人的不尽牵挂,适应隔离舱内高压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当中。不管是床旁血液净化,还是上呼吸机、插胃管,在风险高、难度大的诊疗操作前,湘雅人都冲锋在前。

4.jpg

第三批医疗队专家为患者治疗。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更是一场勇气和智慧的较量。

凌晨3点刚睡下,刘志勇副教授和张丽娜教授就被病房的电话惊醒了。原来,患者已经呼吸困难,必须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而这是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最大的操作之一。此时,刘志勇站了出来,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气管插管。但患者又出现了休克血压,必须从中心静脉给血管活性药物。刘志勇毫不犹豫选择了操作者感染风险更高、但患者并发症更少的操作。因为,作为共产党人、作为湘雅人,就应该冲在最危险的地方。

湘雅人的勇,既是“湘雅精神”的沉淀,更有着充足的底气和坚强的后盾。

5天时间完成对30支医疗队、近4000人的培训、目前无一人感染,为医务人员建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火墙”,这是吴安华教授的湘雅实力,也是医疗队的坚强后盾。

“大部分时候,既没有会场,也没有话筒,站着‘干吼’。没有投影,就把事先准备好的PPT发到他们手机里。”一张工作照中,吴安华穿着冲锋衣、球鞋,戴着口罩,手拿着大喇叭,站在户外一个楼梯上讲课。一米开外,围了一圈圈的医护人员。

就这样,年近60、心脏装了3个支架的吴安华教授,培训了1.5万名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为“创造全国支援湖北医疗队员4.2万余人无一人感染的‘中国奇迹’”做出了突出贡献。

3月5日,吴安华教授与钱招昕副教授、李丽副主任护师、李湘湘护师共同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5.jpg

吴安华教授为医护人员培训。

生死较量,救治最危重的患者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尽早选择合适的氧疗模式、及时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开展重症救治技术、成立临时ICU集中管理、个体化中医辨证施治、就地取材解决护理需求……湘雅人想尽一切办法,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名严重心衰、呼吸困难的血透患者急需做床旁血液透析治疗(CRRT)。面对陌生型号的机器,凭着一个上午的视频自学和平时扎实的操作基础,第三批医疗队队员肾内科陈磊和黄忠华半小时左右就把机器预冲好了,在肖湘成教授和彭张哲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第三批医疗队护理老师们更是就地取材,变身“发明家”解决护理需求。自制便壶,解决患者需去厕所小便带来的风险;自制体位垫,解决患者俯卧位通气的体位摆放问题;自制通路标签,解决危重患者管路繁多带来的安全隐患。

6.jpg

因地制宜小发明,自制尿壶(左上),管道标识牌(右上),约束带(左下),俯卧位用具(右下)。

“我们希望能通过预警化解相关风险,尽量避免患者病情恶化,而不是等到病情变化时再去抢救。”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教授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特意协调了一台床旁重症超声,以便做到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动态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批医疗队常规开展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心肺超声、经皮气管切开、床旁纤支镜检查、CRRT、俯卧位通气、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技术治疗等重症救治技术,并根据病人病情特点、基础疾病情况实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严格执行“一人一策”,中医药(含成药)治疗比率达100%,全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7.jpg

第三批医疗队专家成功开展第一例经皮气管切开术。

55天的坚守,第三批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157人,其中病危患者占16%,病重患者占84%,治愈出院118人。

65天的奋斗,第二批援助金银潭的5名白衣战士护理危重症患者220多例,实施CRRT治疗700多小时,ECMO护理240多小时,实施肠内营养100多例次,协助实施俯卧位通气50多例次。

32天的攻坚,第四批6名湘雅人与湖湘同行们一起交出了一份饱含心血和汗水的成绩单:累计治愈出院确诊患者607人,实现了提高患者救治率、缩短患者住院日、确保医护人员平安回归这3个目标。

8.jpg

第二批医疗队员为重症患者做护理(左),第四批队员互相检查防护服穿戴(右)。

大爱无疆,与“湘雅家人”共待樱花烂漫时

这里,是与病魔较量的战线,每天都进行着生死博弈,但更孕育着希望。

“出院后,我要带很多鸭脖子和热干面来湘雅医院看你们。”“我知道你们是湘雅的医生,是最强的。我们国家有你们这样一批白衣天使,是国家的骄傲、是患者的福音。”在武汉协和医院,患者的真情实感和肺腑之言,驱散了湘雅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员连日来的疲惫和焦灼,也是对于他们作为“临时家属”的最大安慰。

在疫情特殊时期,新冠病房患者的亲属因为需要隔离、或者已经被隔离,而不能与亲人建立有效的沟通。面对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重症患者,湘雅医院联合武汉协和医院成立了一支以关爱患者心理和生活的“临时家属”护理队伍。每个患者都有1名护士作为“临时家属”,无论是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还是生活需求,护士都会给患者以家人般的关心和帮助。

当患者沈奶奶提出想见见在ICU病房接受治疗的老伴时,护士吴宇为她录下“加油”视频,通过ICU病房的医务人员送到了爷爷的床边,通过“告白接力”鼓励两位老人;把自己都稀罕的水果带给患者薛阿姨,鼓励她多下床活动,有空的时候聊聊家常,护士周蓝与薛阿姨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出于对她的保护,薛阿姨还多次提醒周蓝离她自己“远一点”。

9.jpg

第三批医疗队首位出院患者。

虽然隔离病毒,但爱,却越来越近。

“我在金银潭护理的病人,他们自己受着病痛折磨,却常常不吝于给我们一个微笑,一个大拇指,在疾病和死亡面前,医患是由生命串联的特殊朋友,大家彼此信任,互相体谅,我们愿意用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架起拯救生命的桥梁,而这过程我们将和他们一起走过。”支援金银潭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护士朱恋在战地日记中写道。

穿过厚厚的防护服,心,紧紧连在一起。

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同样是父亲母亲,是丈夫妻子,也是儿子女儿。在当好“临时家属”的同时,他们也十分挂念自己的家人。

今年“三八”妇女节,护士吴宇随口许下了一个心愿:“我希望我崽的偶像梅西可以送他一件球衣,助力他成为国家青训队队员”。不曾想,这个愿望竟然成真了,阿根廷足协中国办公室给孩子寄来了梅西牌爱心大礼包。

一名队员在日记的结尾写道:在这里,我们能时刻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带给人的幸福感,也能感受到被爱包围的感觉,我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前辈们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怀揣初心,与善同行。愿我们能够如愿相约在樱花灿烂的季节,共赏一树繁花!

这,也是湘雅人共同的心愿。

10.jpg

第三批医疗队返程前合影。

从1906年建院之初的防治白喉和天花,到1941年的制止霍乱流行、使近5万人幸免于难,到2014年牵头组建中国(湖南)第五批援塞抗疫医疗队,取得了“打胜仗、零感染、全治愈”的好成绩,再到此次4批医疗队142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湘雅人一次次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是因为“湘雅精神”已融进了血液、渗入了骨髓,筑起了阻击疫情的“精神抗体”,也必将筑起一道道济世救人、护佑苍生的坚固防线。

来源:红网

作者:王洁 刘丹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4/08/70031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