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山镇卫生院医生讨论病例
认真给贫困户做健康体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亚男 报道
三年两下基层,从大医院到卫生院,从诊室到农民家里……株洲醴陵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龙明走进农村,把新技术和新知识送到基层,让健康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为贫困户讲解政策,答疑解惑。
初下基层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我想用自己的专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让老百姓少花钱、少跑路、少得病、治好病。”这是刘龙明质朴的愿望。救死扶伤十几年,他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对百姓的承诺。2018年5月,这个愿望有了一些变化,他说:“我要沉下去,让基层百姓也能少花钱,治好病。”
原来两年前,刘龙明经医院派遣,参加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定点帮扶醴陵市茶山镇卫生院,成为这里的“科技特派员”。而在这里的经历,让他决心扎根基层,为基层的百姓送去健康。
茶山镇卫生院距离市区较远,每次的支援,需要花2个多小时在路上。刚到这里时他就发现该院的医疗水平虽然能基本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但是在急救能力、诊疗水平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突遇急危重症,应对能力有限。
2019年的一个冬夜,就遇上他担心的情况。当地村民陈娭毑因急性左心衰被送来就诊,当时已测量不到血压,情况十分危急。来不及多想,刘龙明迅速通过心血管专科联盟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并带领茶山镇卫生院的医护团队极力抢救,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所幸她被抢救过来了,出院后还一直选择在茶山镇卫生院随诊取药。
事后,茶山镇卫生院的陈医生笑着说:“我紧张得汗都出来了,要不是有你在,我们真没有底气接诊这样的患者。”通过接诊一次这样的急危重患者,回过头再讨论分析该类病种的诊疗方案,基层医生从不敢不会,到能治疗敢抢救,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因为一次这样的就诊经历,患者改变了对乡镇卫生院的看法,信任感就进一步增强。而对刘龙明来说,这正是百姓获得感、基层医生职业成就感得到“双提升”。在近两年的共同学习中,为茶山镇卫生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贫困户家的“小黑”出来迎接刘医师。
再入基层 更添使命感
今年4月,刘龙明再入基层,来到醴陵市沩山镇卫生院工作,这次他选择全天候的坚守,把所有的工作时间都放在了镇卫生院。
沩山镇卫生院是醴陵市中医医院医联体的下级卫生院,这里的情况与茶山镇卫生院有所不同。沩山镇离市区较近,人多分布较广,有2个省级贫困村,且沩山镇卫生院基础薄弱,周围的村民大部分会选择去城区就医。
但这并没有让他畏难,他坚定只有真心为患者考虑才能赢得信任,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最好的宣传。
一次医院组织下乡健康扶贫,刘龙明跟随沩山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沿着一条弯曲泥泞的小路,步行了大约20分钟,到沩山镇大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大爷家。王大爷今年60岁,患有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症多年,去年又因股骨头坏死做了手术,行动不便。一直依靠沩山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他送医送药,及时诊治。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次走访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思考。“不深入基层,我可能永远也无法明白普通百姓的不易,基层医生对于民众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些基层的经历,让他慢慢学会如何成为一名百姓真正需要的医生。
走进校园普及健康知识。
不忘来时路,砥砺前行
现在的刘龙明,除了在卫生院坐诊、教学、查房,还会和家庭医师一起走进帮扶对象的家里,送医送药;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医学科普知识……
他觉得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锻炼。虽然经济上待遇比之前少些了,但收获了老百姓沉甸甸的信赖与好评,带来的职业荣誉感,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
就在几天前,茶山镇的陈娭毑打电话来,“刘医师,你什么时候回来茶山镇啊?我们都在等你嘞!”陈娭毑攒了一篮子自家的土鸡蛋,准备刘龙明再去的时候送给他。刘龙明多番推辞,陈娭毑才作罢。24小时开机的手机不仅有患者的咨询,也有满满的温情。
“尽我所能,护你健康。做百姓需要的医师”。或许现在还存在“能不能干好”的质疑、“会不会被抵触”“能不能受到信任”等疑惑、“基层医疗资源缺乏”“部分百姓就医意识差”等困难,但刘龙明深知唯有不忘来时路,秉持希格拉底的誓言,方能在基层“小天地”干出“大作为”。
来源:红网
作者:陈亚男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6/17/737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