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髋关节置换术后第二天,106岁老人能走了

来源:红网 作者:邓婷 虞果 编辑:刘丹 2020-09-21 16:04: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9月21日讯(通讯员 邓婷 虞果)“我就能走了!这不是做梦吧!”9月13日上午,106岁的李婆婆扶着助行器,在护士的帮助下慢慢地迈开步子在病房里走了起来。

就在两天前,老人家因股骨骨折,刚刚经历了一场高难度的髋关节置换术,这场手术十分成功,也刷新了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治疗患者的最高年龄记录。

8月底,106岁的李婆婆在家不慎摔倒,左侧臀部及大腿处疼痛不已,当时已无法活动。

被家人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行X线检查显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儿孙们考虑老人年事已高,难以承受手术,于是选择保守治疗。然而卧床治疗了四天,疼痛依旧没有缓解,家人慕名将李婆婆送至长沙市第三医院二十三病室(关节外科)。

入院检查时,只见李婆婆左腿外旋畸形,左侧臀部和大腿肿胀,压痛明显。

骨科二十三病室主任陈松经过仔细检查后,向李婆婆的家人分析,如果选择保守治疗,老人因骨折不能行走且需长期卧床,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压疮等,不仅会极大地降低老人家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家人们经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为李婆婆行左侧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106岁超高龄、身体退行性病变多、脏器的储备功能下降,伴肺部感染等疾病,麻醉手术风险极大……这些都是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个难题,但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在学科主任雷青的指导下,陈松带领关节外科医师团队多次讨论,并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科室会诊,为病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和治疗方案,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与此同时,医护协同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为老人进行术前营养支持,施行消炎、抗凝等治疗,加强对老人肺功能、下肢关节及肌肉功能锻炼指导,帮助李婆婆将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9月11上午,手术如期进行。陈松带领关节外科医师团队与麻醉科默契配合,克服了老人脊柱骨质增生难以穿刺和定位等困难,在进行每个操作时时刻密切观察老人的体征变化,仔细、严密地完成每一步操作,在髋关节置换这一关键手术环节仅用时四十多分钟。

术后第一天,李婆婆在护士的帮助下双脚移下床,坐立在床边;术后第二天,老人更是扶着助行器,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走了起来!

陈松表示,老年髋部骨折因其愈合时间长、致患者卧床时间久而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在注意防跌倒的同时,还要积极规范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如今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日益成熟,再结合快速康复手段,可以达到减轻痛苦、加速康复的目的。”

陈松介绍,年龄不再是禁忌,高龄患者通过严谨细致的术前评估和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一样可以耐受手术。术后可通过早期下地负重及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新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长沙市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围绕老年性髋部骨折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路径和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年均开展老年性髋部骨折手术达数百例,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帮助越来越多高龄老人提高了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受到广泛赞誉。

来源:红网

作者:邓婷 虞果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9/21/83204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