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子反复大出血致病危 多学科合作手术助其恢复

来源:红网 作者:贾文华 罗佳艺 编辑:易锐华 2021-04-27 09:20:12
时刻新闻
—分享—

38f1b57158890154bbff19b09f3f2c5.wm_副本.jpg

医护人员在查房。

红网时刻4月26日讯(通讯员 贾文华 罗佳艺)过去的三个月里,61岁的段文(化名)多次从鬼门关前被救回。因为反复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段文已住院治疗四次,然而每次情况稍微得到缓解,症状却又再次出现。“每次住院都下病危通知,我和我的家人都感到精疲力尽。”回忆起患病经历,段文无奈地说。直到在湖南省胸科医院介入外科,被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接受治疗后,段文才终于告别了反复呕血的痛苦。

段文是娄底新化人,患有慢性乙肝多年。两年前,他被确诊为肝炎、肝硬化、肝癌,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及肝癌复发介入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

今年1月,段文突然感到腹部饱胀难受,随着一阵恶心,他竟然“哇”的一声吐出了一口鲜血。见此情景,段文连忙前往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医院诊断他为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给予输血、胃镜套扎、止血等治疗,症状好转,顺利出院。

可没想到的是,刚回家没两星期,段文竟又一次出现了呕血的症状。无奈之下,段文只得又一次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段文又反复出现了三次呕血的状况,最危机的一次情况中,出血量达2000毫升,血红蛋白下降至40克/升(正常值大于110克/升),当地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最终在积极给于输血、止血等治疗后,段文的病情才得到控制。但由于他的身体条件较差,医生并没有再为他行进一步治疗。4月中旬,段文又再一次出血呕血,为求进一步治疗,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湖南省胸科医院介入外科就诊。

在介入外科,医护团队为段文完善了相关检查,诊断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的呕血。

由于段文已接受胃镜套扎等治疗,但症状仍然反复,对此,医生建议其行胃贲门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彻底结扎胃周边血管,切除脾脏,防止再次出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术前检查中,医生对段文的肝功能进行Child评分为11分,存在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腹水、凝血功能差等问题,评估为C级,无手术条件。

介入外科医护团队紧急与医院输血科沟通,在经输血、血浆冷沉淀等对症治疗后,段文的病情稳定,复查肝功能评分7分,评估B级,可施行手术治疗。

随后,介入外科与麻醉手术科、外科、输血科协作配合为段文进行胃贲门血管离断+脾切除术,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医护人员积极为段文给予止血、抗感染、抑酸抑酶、护肝、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平衡、蛋白培补及利尿消肿等治疗,目前,段文的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且已无消化道出血症状,进食正常,逐步恢复到正常生活。“这让我重新感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自己的病情一天天得好转,段文开心地说道。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及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4月26日,湖南省胸科医院介入外科副主任李秋国介绍,消化道出血有多种原因,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李秋国表示,在肝硬化病例中,12%~85%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类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特点为出血量大、风险高,严重时危及生命。

对此,李秋国提醒,当出现黑便、呕血合并上腹部疼痛、腹胀、水肿等情况,或查体时有肝功能异常表现,如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低蛋白血症等征象时,要警惕此类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此外,一旦确诊应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在日常饮食中需以软食为主,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注意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来源:红网

作者:贾文华 罗佳艺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4/26/92370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