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了智商、情商外 挫折商也将影响人的一生

来源:红网 作者:姜旭彬 编辑:易锐华 2021-04-30 20:47:25
时刻新闻
—分享—

1619770796(1)_看图王.wm.jpg

华医金良康复医疗连锁心理康复专家徐超平。

红网时刻4月30日讯(通讯员 姜旭彬)智商与情商,都属于人的重要心理品质,不仅是每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应对人生中各种心理压力的能量底蕴。尤其是情商,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更密切的纽带。情商高的人,能很好地共情他人,善于理解他人,也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应不同的环境、控制自己的言行。

然而与心理健康联系更为直接的,影响更深入的,却是人的挫折商,也叫逆商。华医金良康复医疗连锁心理康复专家徐超平称,挫折商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者保罗·斯托茨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它也叫逆商,即人在逆境中应对挫折的能力。低挫折商的人,会在挫折中自暴自弃,陷入低谷中需要很长时间方能恢复,或是一蹶不振,但高挫折商的人,即使在巨大的逆境中,也能有效调解自我,找到出路,甚至将挫折化为机遇!挫折商如今不仅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职场管理、商界也越来越多被人认知。

挫折商究竟包含了哪些重要因素呢?徐超平表示,它取决于掌控、延伸、归因、耐力的累积。

首先是掌控,当人面对失败的时候,低挫折商的人基本会失去对自己情绪和处境的掌控,徐超平老师说:“这种失控的状态,在大部分来华医金良寻求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中都有体现,比如20出头的大学生,在失恋后长时间处于作息和学习生活坍塌的状态;中年妇女因丈夫出轨而担忧离婚后的自身处境,迫使自己整个人生都被一段扭曲的婚姻捆绑。这都属于低挫折商者的现象。”

而高挫折商的人,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都会维持着自己可以掌控的局势,不会将自己的人生,在自我想象中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

第二个因素——延伸,也可称之为污染。低挫折商的人,会认为自己人生的各个领域,只要一个点出了问题,整个面都受到了污染。“这种‘污染’类似于心理学中的‘泛化’,它也是判断是否有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依据之一”,徐超平说,“这种‘污染’在职场和亲子教育中,非常之多,比如说在某次工作中受到了挫败,很多人不会想它仅仅是这次的挫败,而是逐渐延伸,归纳于自己整体工作能力都不行。比如孩子在家弄坏了东西,父母经常会训斥‘怎么搞的!笨手笨脚的!’这就将孩子原本只是一时疏忽或是天生的好奇弄坏了物品,延伸到了孩子整个人都是笨拙的。”

因此,高延伸、高污染的人,会将自己一个领域的过失,升级成全部领域的结果,相反,低污染者就不会延伸,只将其牢牢地定在那一处去找原因,做总结。

第三个因素是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也就是遇事时倾向于“我”导致的,还是“他人”导致的。很多人会疑惑,在内归因中,倡导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第二个因素中的延伸、污染,不是避免去过多怪罪自己吗?徐超平要求,“这里有一个容易混淆的‘误区’,归因和归罪是不同的,内归因是从自身找原因,却不轻易地怪罪,不管是怪罪他人还是怪罪自己。去找内归因,会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外归因则失去了这个改善自我的宝贵机会。”

最后则是耐力,它是一种耐久能力。当下的社会节奏非常快,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持久投入到某件事中,徐超平说:“这就是所谓的耐力,想完全掌握任何一件事情或是一门知识、一项技能,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更深的投入!很多人在职场想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维或是技能,却只是在抖音、微信公众号去吸收些快餐式的碎片化知识,不愿意沉下心来,用更多的时间,例如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按周期、系统地研究一本书、一门课程,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环境去思考琢磨如何带入到实际情况中。”

现在很多人遇到需要掌握的事情时,总想着一撮而就,最关键的是,学到了些皮毛就自鸣得意认为很棒、学习能力很强,其实这是很不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明白只要花时间、精力,和这个你在意的事物建立长期关系,就会提升你的智慧和耐力,同时提升的,还有人的挫折商。

这就是一个人拥有高挫折商,需要累积而成的四个方面。通过在华医金良康复连锁接待的100多名求助者的心理康复案例来看,徐超平称,挫折商和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挫折教育、苦难崇拜是有区别的。当代的家长,尤其是50后-80后的父母,总会认为他们的孩子人生太顺了,需要挫折和苦难去磨练自我。值得警惕的是,这很可能成为低挫折商的源头。

对待亲子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告诉他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触碰,只要你在时间上做更多的投入,不断累积你的努力,你想获得的东西,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来源:红网

作者:姜旭彬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4/30/92532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