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话中医络病理论创新成果 湖南省络病年会在长沙召开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通讯员 毛云溪 编辑:陈亚男 2021-05-23 16:28:5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523130624.jpg

会议现场。

红网时刻5月23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毛云溪)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探索慢病防治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5月23日,由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长沙举行。300余位省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享应用中医络病理论防治慢性疾病的重大创新成果。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肖文明,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安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络病理论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示范

以络病理论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肿瘤等慢性病管理方面卓有成效。其提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开拓了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肖文明表示,近年来,中医药在国内外大放异彩,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影响广度前所未有。尤其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连花清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认可,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他表示,湖南应该利用好中医络病学科平台,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刘平安表示,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络病学》已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开课10余年,广受学生喜爱,对络病学科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表示,络病理论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首次建立络病理论体系。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推动临床特色专科建设,完成了一系列循证评价研究,通络药物列入多项权威西医指南、专家共识以及规划教材中,显著提高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638.jpg

专家们进行学术讲座。

990824b87542e8f5d5286e7132e1d2f.wm.jpg

专家讲课。

共话络病理论创新成果,推动慢病防治新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在专家学术讲座环节,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新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湖南省人民医院高小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启明教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邓平教授分别以《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中药芪苈强心在未来心衰指南的地位》《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策略-靶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药物治疗与血运重建》为题进行学术报告。

陈新宇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该年度医药卫生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揭示了微血管病变是心脑(糖)肾疾病发生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是防治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关键。

杨天伦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特别强调了我国心衰相关研究证据的引用,并引入中药治疗心衰的章节,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中药芪苈强心胶囊被推荐应用。高小平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通心络胶囊的系列研究。刘启明教授在报告中表示,参松养心胶囊是唯一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会议期间,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民主换届选举,共产生150余位委员,委员会一致推选胡国恒继续担任新一届主任委员。胡国恒表示,中医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独特的组成部分,对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络病理论带动医药产业发展的模式很好地契合了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交流整合。

据悉,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络病学术交流会,深入交流探讨了通络药物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糖尿病等疾病防治中发挥的确切疗效及重大研究成果。该会议为湖南省医学专家、学者搭建了络病学研究交流平台,丰富了广大医生的络病学知识,为临床诊疗带来新的启示,推动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新进程。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通讯员 毛云溪

编辑:陈亚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5/23/93923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