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3岁女童“青蛙肚”原是巨瘤 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恢复良好

来源:红网 作者:梁辉 黄怀银 罗雪娥 编辑:刘丹 2021-06-23 17:38:1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623171251.marked.jpg

术前,笑笑的肚子高高鼓起。

微信图片_20210623171237.marked.jpg

术后第六天笑笑就能下床活动。

红网时刻6月23日讯(通讯员 梁辉 黄怀银 罗雪娥)头大、肚子大是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对于小朋友的大肚子,有个形象的称呼叫“青蛙肚”。但并非所有的“青蛙肚”都是正常现象,有可能是肚子里长了“东西”。日前,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肝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联合为一名患肝脏巨大肿瘤的3岁女童实施超高难度的离体肝脏肿瘤切除、血管重建及自体肝移植手术。

3岁的笑笑(化名)来自湖南张家界。大约半年前,父母无意中发现她肚子鼓鼓的,以为是缺钙导致,开始没太在意。但随着孩子的肚子越来越大,家人这才觉得问题严重,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肝脏长了一个巨大肿瘤。家人赶紧带她来到长沙,住进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病房。完善各项检查并进行穿刺活检后,提示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儿童血液肿瘤科主任贺湘玲教授表示,由于笑笑体内的肿瘤体积巨大,压迫其他腹腔脏器,且仍在持续增大,随时都有瘤体破裂的风险,手术迫在眉睫。随即将她转至小儿肝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由于孩子年龄小,体重仅15kg,肿瘤直径却有15cm、重约3kg,几乎占她体重的1/5;加上肿瘤紧贴肝内大血管,传统手术方式难度极大,术中易引发患儿全身循环不稳定、多器官淤血、肝缺血时间长、甚至大出血死亡的严重后果。小儿肝脏外科主任沈贤波团队审慎评估后决定,采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的手术方案。

为确保术中万无一失,沈贤波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开展术前讨论,并与麻醉科、儿科和手术室反复沟通手术细节,共同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为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护士长唐宏英多次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1年6月4日上午8时,手术准点开台。沈贤波、刘初平、周力学等湖南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专家齐上阵,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麻醉科刘际童主任团队及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下,首先由刘初平教授等完成整肝游离;再由沈贤波主任完成整肝切除,建立下腔静脉、门静脉临时转流通道;周力学主任医师同时完成离体肝脏肿瘤的切除;最后,由沈贤波主任完成残肝的自体移植。整台手术耗时近13小时,手术团队圆满完成离体左半肝+VIII段切除、肝静脉切开取栓、肝中静脉重建及自体肝移植手术。

在儿童血液肿瘤科医护团队的监护和指导下,笑笑术后第3天就由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第5天排气、排便;术后第6天下床行走。目前恢复良好,已于6月23日转至儿童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是将复杂肝切除技术、器官低温灌注技术、静脉转流、血管重建、残肝再植技术有机结合后,应用到现代肝脏外科的技术,堪称肝胆外科手术和肝移植手术的巅峰技术”,沈贤波主任介绍,目前国内外仅有200余例关于该术式的报道,而儿童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报道更加罕见。

沈贤波表示,这种手术方式与传统的肝切除手术相比,能明显延长缺血耐受和血管重建时间,对几乎所有部位的肝脏肿瘤都适用。与异体肝移植相比,自体肝移植无需受肝源紧张的限制,术后不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肿瘤复发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为此类疾病患儿带来福音。

来源:红网

作者:梁辉 黄怀银 罗雪娥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6/23/95802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