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7月26日讯(通讯员 董湘凌 林国强)64岁的邓娭毑12年前做过“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手术,因置换的生物瓣膜如今已超出“保质期”,出现了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等情况。近日,经综合评估与考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经心尖导管二尖瓣“瓣中瓣”(Valve in valve)植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不日即可出院。手术不开胸,心脏不停跳,该术式也为生物瓣膜毁损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微创手术选择。
家住湖南永州的邓娭毑半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腹胀,经检查发现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等。原来,2009年她接受了生物瓣膜置换手术,在二尖瓣、主动脉瓣的位置植入了新的“阀门”。当时手术医生就向其介绍了置换瓣膜种类的选择,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相比,避免了终身服用抗凝药的烦恼,更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但有一定的“保质期”,达到期限后,植入的“阀门”出现功能障碍,将引起心脏功能不全,需再次进行瓣膜置换。
考虑到邓娭毑三年前就有过“脑梗死”中风病史,肝肾功能也有诸多毛病,年纪大、病情重、合并症多,进行二次开胸手术风险甚高,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瓣膜微创团队在科主任罗凡砚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结合各项检查检验结果,为其制定了细致“瓣中瓣”(Valve in valve)植入术方案——即经心尖导管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在邓娭毑目前主动脉瓣膜功能未见异常、二尖瓣需要置换的情况下,经心尖导管二尖瓣“瓣中瓣”(Valve in valve)植入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次开胸手术,还能规避若干年后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功能障碍进行第三次开胸手术的风险。
罗凡砚介绍,与传统开胸瓣膜置换手术相比,介入瓣膜手术有着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给无法耐受二次开胸的瓣膜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而且在面对高危人群时,介入瓣膜手术在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上均有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介入瓣膜手术对手术技术和医师团队整体水平的要求更高,完成此类手术需要多个学科通力合作,包括罗凡砚教授、王霖副教授、刘巍副教授为主的心脏瓣膜微创团队,王锷教授、叶治副教授为主的麻醉团队,李传昶教授、谢启应教授为主的心内科团队,林国强副教授为主的监护团队,裴志芳副教授、孙泽琳主管技师等医生组成的心脏彩超团队,梁敏主管护师、陈潢主管护师等组成的手术护理团队。
在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心脏瓣膜微创团队克服了出血、心律失常、瓣膜钙化严重、环囊偏移、支架瓣膜释放定位等多个困难,最终为邓娭毑成功施行手术。邓娭毑术后恢复很快,病情平稳。
该创新技术的成功将给众多瓣膜疾病患者带来创伤极小的国际级高水平治疗服务,改变以往因高龄或其他脏器功能障碍难以耐受体外循环手术的难题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 董湘凌 林国强
编辑:刘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7/26/970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