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2月25日讯(通讯员 范芳秀 李川)近日,香港新冠疫情日益严峻,珠海等地也相继出现输入病例。疫情的出现不仅对大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容易给大家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疑病、行为幼稚等情绪行为问题。如果不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学生不愿上学、亲子关系紧张等后果。
针对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长方面:
1.学会倾听与共情。无论孩子如何抱怨,家长不要急于指责和评判,更不能挖苦和讽刺孩子,应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善解人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或他们恐惧、焦虑的真正含义。如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爸爸妈妈理解你现在可能很难受,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吗?我们一起解决”,而不是直接责问“你不去学校能干什么”,或直接认为“你就是不想读书”之类的。
2.“音体绘读”疗法。音乐可减压、运动可改善负性情绪、绘画可引导走出心理恐慌区、阅读可提升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青少年富有活力,乐善好学,对音乐、运动、绘画、阅读有很高的兴趣与潜质。家长在家可与孩子一起听一听轻松的音乐、做一做亲子运动、读一读彼此喜欢的书。这样既改善了亲子关系又提高了综合素养。
3.规律作息,警惕网瘾。疫情期间,活动空间受限制,家长要同孩子一起积极地适应当前的生活节奏和模式。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不无限制地熬夜,合理规划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二、儿童青少年方面:可使用傅素芬教授总结的“情绪稳定箱”和“情绪稳定三步法”控制情绪。
1.情绪稳定箱:即保持情绪稳定的工具。如保证每日基本生活保障,即做到作息规律、睡眠良好、饮食均衡;严格要求自己,如完成学校的每日学习任务等;合理安排放松时间。每天适当安排一点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等。
2.练习情绪稳定“三调法”:
一“调身”:即调整身体姿势。以最放松、最舒服的姿势坐好或躺好,让全身的每一个部位每一块肌肉放松。如果觉得放松不了,可先试着先让全身每一个部位都尽量收紧,再放松。就像先紧紧握住拳头,然后突然把手摊开,让自己感受到放松的感觉.
二“调息”:即调整呼吸。坐着或者躺着,用鼻子做深而慢的呼吸,一吸一呼,注意力关注呼吸以及身体的感受.让自己吸气时吸满整个胸腔,同时让肚子鼓起来,呼气时尽量把整个胸腔和肚子里的气往外吐,感觉每一个肺泡的气都呼出去了,然后再猛吸,再呼出气.吸满气后可稍停顿3-4秒,反复做3-5次,慢慢地情绪就稳定下来了,每天可连续做3分钟。建议“调身”和“调息”一起做,就是放松身体的同时做呼吸调整,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调心”:即调整想法。人们往往困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当出现“不合理”或“消极”的想法时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与自己对话。如自己扮演A和B两个角色,A角想“香港疫情这么严重,国内多地相继出现确诊病例,出去必定被感染”。B角可以这样对话”香港疫情固然严重,国内也有从香港输入的病例,说明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外出时做好防护工作还是安全的,况且政府和卫生部门做了很多联合防控的工作”。这不但是对事情想法的转换,而且可以让思维指向多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从而稳定情绪。
具有一定自控能力的个体,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家长要告诉孩子:“你自己才是情绪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如何稳定情绪,提高适应能力。如遇到自己难以排解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可及时向同伴或父母倾诉,学会表达,获得心理支持。
面对自主控制性不够完善的个体,如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家长可以用比喻、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
叶海森温馨提示:如果经过调整后仍然不能自拔,或者难以自我放松,或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严重,给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请您抛弃对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病耻感”,及时寻求专业人员或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来源:红网
作者:范芳秀 李川
编辑:刘丹 实习生 杜文欣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2/25/1094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