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孩自闭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专家提醒:孩子出现“五不”时需警惕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姚家琦 编辑:周曼 2022-04-02 14:46:32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402131322.jpg

湖南省儿童医院举办“蓝色关爱 一起向未来”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云课堂,从发病率、系统评估、情绪管理、家庭陪护等方面解读儿童自闭症。

红网时刻4月2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姚家琦)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即“世界自闭症日”,当天上午,湖南省儿童医院举办“蓝色关爱 一起向未来”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云课堂。记者获悉,2019-2021年三年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接诊自闭症或疑似自闭症儿童近3千例,其中男孩超过2千例。专家呼吁,儿童自闭症已成为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关爱自闭症患儿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医师钟燕介绍,孤独症谱系障碍通俗称自闭症,是一类以社交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狭隘的兴趣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尚未找到明确病因,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基因遗传、大脑结构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

根据国际最新数据,自闭症发病率已由2009年的88:1,上升至现在的54:1。2017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约1%,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约6:1。目前全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者达200余万,已经成为了儿童青少年致残的首要原因。

钟燕表示,自闭症发病呈上升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有所提高,二是医学诊断水平的进步。早筛查,早干预,有利于自闭症症状的改善和后续发展,2-6岁是训练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出现“五不”,一定及时到专业儿科机构就医。

1.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自闭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自闭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3.不(少)应:叫自己名字听而不闻,无反应或不敏感,但听力正常。

4.不(少)语: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延迟。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孤独症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与自闭症鉴别。

5.不当:不恰当的使用物品及相关感知觉异常。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可能出现言语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不当语言等。

目前,针对0-22岁患者有14种有效干预方法已建立实证基础,包括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儿童综合行为疗法、语言训练(表达)、示范法、自然情境教学法、家长培训、同伴训练法、关键反应训练、时间表、脚本法、自我管理法、社会技能训练、以故事为基础的干预。“孩子们的治疗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还有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包容。”钟燕表示,湖南省儿童医院主要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联合自然情景教学、关键反应训练、儿童综合行为疗法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同时,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指导家长进行居家干预康复,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孩子的康复周期通常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钟燕坦言,自闭症儿童每周至少应接受15-25小时的干预训练,密集40小时以上干预训练效果更好,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全程参与。干预效果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效干预持续时间及频率有关。这对自闭症家庭而言,从经济、心理等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今年自闭症日主题为“聚焦孤独症服务,构建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钟燕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涉及早期筛查和诊断、幼儿教育、学龄期随班就读、职业培训、就业等多个环节,希望汇集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爱心力量,真正解决这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健康的路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姚家琦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4/02/110806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