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周南)为积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今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引发社会各界重点关注。
《实施方案》是基于什么背景出台的?主要包含哪些重点内容?湖南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新举措?近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就《实施方案》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出台《实施方案》的背景和意义。
李小松: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为落实中央《决定》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研究审议我省《实施方案》,6月15日正式印发了《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出台,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利于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利于平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趋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请问湖南人口发展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李小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到2025年,我省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管理制度基本完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著降低,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我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机制运转高效,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优生优育、幼有所育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家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记者:请问《实施方案》有哪些主要举措?
李小松:《实施方案》共提出了5个方面17条具体措施。一是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生育制约措施,建立健全人口服务体系,加强人口监测和信息融合共享。二是着力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强化出生缺陷防治措施,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三是扎实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发展普惠服务,加强综合监管。四是不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保障女性权益。五是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机制。
记者:请问湖南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李小松:在降低生育成本方面。落实依法生育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20天等制度。产假期满,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请假至婴儿1周岁。有关部门拟研究制定育龄夫妇孕前、孕期、产后保健服务项目和价格体系,将符合条件的生育相关诊疗项目按程序纳入医疗服务项目目录。
在降低养育成本方面。为有助于家庭照料婴幼儿,明确夫妻依法生育的子女在3周岁以内的,每年各享受10天育儿假。鼓励各地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家庭建立育儿补贴制度。鼓励用人单位从工会经费中报销职工依法生育的未成年子女城乡居民医保费用。14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
在降低教育成本方面。进一步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及有需求的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促进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衔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严格校外培训管理,降低校外培训支出。
记者:随着三孩政策落地,入托需求进一步增加。请问,湖南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托育服务,满足婴幼儿入托需求?
李小松:一是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了公共服务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省及各市州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在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对提供社区托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居民价格。鼓励银行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金融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支持院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培训。
二是建设一批公办普惠托育机构。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活动中心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普惠性托育服务。通过自建自营、合作或委托经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举办普惠托育机构。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普惠托育机构合并建设使用,分批次实现社区普惠托育机构全覆盖。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丹 周南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7/12/1151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