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镜头下的中医人|湖湘张氏正骨第七代传人王勇:传统正骨手法决不能失传

来源:红网 作者:陶艳 吴小兵 编辑:吕周阳 2022-08-03 09:40:1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陶艳 吴小兵 长沙报道

1.jpg

王勇为患者做小针刀治疗。

7月19日,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二楼,时间已是下午1点,一位70多岁的老人等着王勇教授为他的右手拇指做小针刀治疗。这一天,王勇从清早开始,已经接诊了20个患者。

1.jpg

旁边的助理医生反复提醒王勇,食堂打来的盒饭马上就凉了。王勇却不为所动,坚持为那位老者做完治疗,才匆忙扒几口饭菜。对王勇来说,这是坐诊日的常态。

1.jpg

王勇的名医诊室。

作为湖南“张氏正骨”第七代传人,已经退休的王勇,牢记湖湘张氏正骨始祖张光靖的遗训,“必须代代相传,救世济人”。为此,已经身为湖南省名中医的他,退休不离岗,一心为病人。

1.jpg

王勇与恩师孙达武(左)合影。

1983年,王勇从湖南中医学院(今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被分到省中医院骨科工作,师从孙达武教授,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熟练掌握了各种骨关节伤病的诊疗方法和技术手段,尤其擅长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1.jpg

王勇展示正骨用具小夹板。

在近代湖南,骨伤科有两大学术流派,号称“南詹北张”。其中“北张”指的就是张氏正骨流派,创始人张光靖传下正骨秘诀:先识骨骼辨体形,察形摸骨认得清,临证整复施以法,手随心转接骨灵。作为第七代传人之一,王勇在此领域精耕不辍。

1.jpg

王勇诊室一角。

张光靖的后辈一脉相承,至其玄孙张紫赓,更将张氏正骨发扬光大。他精究方术、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内功手法,行内气至病所接骨不痛,再结合汤药、推拿、点穴、针刺、外敷、固定等方法,疗效卓著,独树一帜。

1.jpg

王勇在为病人做检查。

1958年,张紫庚响应政府号召,贡献家传秘书验方,入职湖南省中医院,创立骨伤科,一边行医一边收徒。其得意弟子张茂珍、张禄初、詹经山、孙达武等四人,作为张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在湖南省中医院并称骨伤“四大金刚”。至王勇,已是第七代弟子。

1.jpg

王勇查看病人情况。

行医40载,王勇表现出了“师古而不泥古”的治学精神。作为湖南省名中医、湖南省中医院骨伤传统疗法学科带头人,他率先开展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获得成功;开展膝关节置换、全髋置换等手术治疗,声名鹊起;首创空心钉减压加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筛状夹板外固定配合电针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享誉业界。

1.jpg

王勇为学生示范小夹板固定手法。

如今,尽管已经退居二线,王勇依旧医院为家,每周坐诊5个半天,其他时间牵头筹建“张氏正骨堂”。他认为,“小夹板固定”等传统正骨手法,是前辈们传下来的中医国粹,决不能失传。张氏正骨堂,正是为了更好地让年轻医生得到传承,做到尽可能不开刀,为患者既减少痛苦,又减轻负担。

1.jpg

王勇为患者做手法检查。

王勇介绍,湖湘张氏骨伤科学术流派已形成了“重视筋伤、以筋束骨、筋骨并重、内合肝肾”的正骨核心理论,和“功能为首、时间为金、肿痛为警、从瘀论治”的骨伤学术思想,这都是精髓,一定要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1.jpg

王勇自信地展望张氏正骨堂的前景。

王勇说,张氏正骨堂正式开诊后,将以手法为主,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等方式,治疗骨折患者,一定能为更多病友带来福音。

来源:红网

作者:陶艳 吴小兵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8/02/115894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