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病毒不惧 “猎毒先锋”刘青林入围2022年“最美医生”候选人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谊 彭璐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2022-08-09 16:14:0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png

刘青林在工作中。

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孝谊 彭璐 长沙报道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是直接与新冠病毒“面对面”的地方,打开任何一个采集管都可能存在阳性标本。自2020年6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新冠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检验科技师刘青林长期坚守实验室,寒来暑往、不舍昼夜,追猎新冠病毒。近日,这位“猎毒先锋”荣获2022年“最美医生”候选人。

一天拧几千管样本,手肿得抬不起来

众所周知,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比普通人弱,很容易感染各种病毒,而且会影响肿瘤的治疗。为了守护医院内肿瘤患者的身体健康,作为核酸检测室骨干力量的刘青林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始终坚守一线、不惧风险。

在密闭的实验室内,刘青林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帽子、护目镜、N95口罩、手套,紧张有序地从事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录入、报告审核……为了争取时间,一天下来,他有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护目镜下的双眼布满血丝,防护服里的衣衫浸透汗水,脸庞上脖子上留下道道勒痕。

“从核酸采样到出具检测结果,对大家来说,是6到8个小时的等待。但对于核酸检测团队来说,却是24小时不停歇,需要步步筛查、层层把关。”该院检验科主任唐发清说,刘青林是科室核酸检测的青年骨干,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每次突发应急任务来临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

2021年7月,省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呈零星散发病例态势,防控形势严峻。核酸检测人数骤增至平时的7倍,最多的一天检测量近4000份。“有多少管样本,就要拧多少次盖子,检测步骤完成后,还要将盖子重新拧上。”刘青林说,任务繁重时,他一天要用破好几双手套,一个班次下来,他的手往往都是肿的,抬都抬不起来。

从标本接收核对、外包装消毒、核酸提取到基因扩增,再到最终结果发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倾注了检测人员的专注与汗水。从早上7点直至当天全部任务完成,检测人员必须做到检测结果精准无误,基本保证群众能在当天拿到检测结果。就这样,刘青林在实验室一呆就是10天,完成检测近2万份。

病倒不忘检测,次日返岗继续战斗

2021年9月6日,刘青林像往日一样在新冠实验室忙碌。当天下午6时,1960份的标本量完成过半。他想今天晚上或许能在12时做完下个早班,突然,他觉得心脏一阵绞痛,胸闷、心慌随之而来,他没太在意,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这样的不适已经出现过几次。他示意同事不要担心,休息下就好,但这次身体的不适久久没有得到缓解。

随即,刘青林被送往综合医院急诊,被诊断为前壁心外膜下心肌损伤,需留院观察、强制休息。但他心系未完成的检测,坚决不肯。最终,在医生强烈要求下,他留院观察了一晚,第二天又奔赴岗位。他说:“这个岗位很辛苦但很重要,只要疫情在,请群众放心,请医院放心,我会坚守阵地。”

刘青林和实验室的同事们不仅要完成临床检验任务,承担着医院所有的核酸检测任务,特殊时期,他们还要挺身而出,为国家抗疫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目前,科室核酸检测已实现全员覆盖。随着检测量不断增加,最多一天达3600余例,3月1日至今,他们已完成31715人次检测。

2021年,刘青林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刘青林表示,他坚决听从党的安排,尽职尽责、不惧风险,把好检测质量关,不放过一个病毒,全心全意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谊 彭璐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8/09/117052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