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7日讯(通讯员 董昉)姜新萍,娄底市中心医院23病室(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等30余项社会职务,湖南医药学院、南华大学兼职教授,多次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质服务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八年来,她始终用爱和责任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微笑和真情奉献给患儿,用突出的工作业绩书写对党的无比忠诚,以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打造一流儿童医护团队,赢得医院及行业同仁的高度评价。
胸怀大爱,丹心一片为患儿
2012年的春夏之际,手足口病肆虐湘中大地。作为全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唯一定点医院,娄底市中心医院承担着最为繁重的救治任务。而作为该院23病室(儿科)主任,姜新萍发扬救死扶伤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成功抢救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20余例,成功抢救气管插管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5例,用爱心与责任守护着每一位湘中患儿的生命……
2012年5月18日早晨,家住新化县化溪镇、年仅仅一岁零四个月小乙琪(化名)突然高烧,口腔和手上都长了红色的疱疹,他的父母马上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5月20日,小乙琪的病情加重,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父母迅速将小乙琪送到娄底市中心医院。在经过该院专家团队一天一夜的积极救治后,5月21日,小乙琪病情突变,被立即转入手足病PICU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紧急抢救。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救治经验的儿科专家,姜新萍马上对小乙琪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通过床旁肺部胸片复查和专家合大会诊后,姜新萍诊断出小乙琪已经出现了神经源性肺水肿改变,应立即采取插管治疗。插管成功后,姜新萍连续三天三夜守在小乙琪的床旁,密切观察病情。经过72小时的连续抢救,小孩子的病情逐渐稳定,生命体征逐步平稳。
“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知道,为了我的孩子,姜主任守了三天三夜,要不是她,我可能再也听不到孩子喊一声妈妈了……”出院前,小乙琪的妈妈激动地握着姜新萍的手,流着泪说道。
而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姜新萍已经在手足口一线奋战了一个多月,连续7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值班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同事们心疼地劝慰她,“主任,您不能再这样撑下去了,快回家休息一下吧,”姜新萍笑着说:“病情还没有结束,我怎么能先离开呢?我还能扛得住!”
甘守奉献,二十八载坚守儿科一线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的数量日益减少。加上现实条件的束缚,不少儿科医生已经纷纷转行。虽然行医艰难,但当姜新萍穿上白大褂,走上儿科岗位后,她就没有想过离开。
无论是在儿科门诊、儿科普通病房和重症病房,还是在义诊现场、校园讲座,总是能看到姜新萍的身影。“儿科确实很累,身体累,心里更累。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冲着我微笑,喊我一声姜妈妈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姜新萍如是说道。
尽管儿科临床工作繁重,但在科研教学、健康科普等方面,姜新萍也没有丝毫放松。她深耕儿科事业二十八载,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精益管理,打造一流儿科团队
娄底市中心医院在1977年建院之初就开设了专门的儿科。2011年,年仅38岁的姜新萍接过前辈的“衣钵”,扛起儿科发展的重任。她不断加强科室管理,严格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在月住院病人全院最多的情况下,病历质量仍保持前三名,全年无任何医疗差错事故。同时,狠抓科室人员业务能力,坚持每周一晚集中业务学习,开设儿科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们授课查房。在姜新萍的督导管理下,儿科医护人员已经熟练掌握重症肺炎、呼吸循环衰竭、重症腺病毒肺炎等儿科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并对其他各类外科重大手术围手术期患儿的监护及生命支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儿保康复病人明显增加,康复能力逐步提高,业务增长在全院排第一位。
爱是一盏灯,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二十八年来,姜新萍以患儿和家长的满意为目标,履行一位儿科专家的神圣职责,为湘中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董昉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2/08/17/1172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