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专家解读对患者有哪些影响

来源:红网 作者:陶艳 刘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2022-11-15 20:09:0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5日讯(通讯员 陶艳 刘丹)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该指南由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就高血压领域有关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多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

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指南发布后,高血压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今日,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刘春华教授为大家解读。

诊断界值下调,“高血压前期”人群得到更多关注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若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按之前高血压标准,中国≥18岁居民的高血压患病人数近2.45亿,血压介于“130/80 mmHg和140/90 mmHg之间”的人群近2.43亿。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标准的调整将使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群体进一步扩大。

“在以往的指南中,血压介于130/80 mmHg和140/90 mmHg之间的人群,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新的研究发现,这类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

刘春华表示,新版指南对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更加体现了早期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可以有效筛查潜在高血压风险人群,将心脑血管疾病防线前移,更早控制血压升高,提早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抓住预防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高血压分层分级简化,新增患者可选择对症干预

此次新版指南的发布,将高血压分级由原来三级简化为二级,分层也由低位、中危、高危、极高危简化为非高危、高危。

一级为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二级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危患者:①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非高危患者: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刘春华表示,高血压分级的简化有助于简化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且满足制定启动降压治疗决策的需要。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而非高危的患者,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收缩压仍≥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因此,针对随着标准的调整而新被纳入高血压群体的患者,应如何应对呢?刘春华建议,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就医。

血压在130-140/80-90mmHg无临床合并症(例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病史等)、年龄<65岁的患者,可以先尝试饮食、运动、减压减重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如若干预措施无明显效果,血压控制难以达标且伴有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则建议立即就医。

血压在130-140/80-90mmHg,合并有冠心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者建议立即就医,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当血压≥140/90mmHg时建议立即就医治疗。

根据新版指南,患者如何进行血压管理?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这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干预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减重、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刘春华表示。

在饮食上:首先可以使用DASH饮食,这是1997年美国一项大型高血压防治计划发展出来的饮食,要坚持服用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钠低脂乳制品;其次低钠富含钾饮食在控制血压中十分的重要,可以使用替代盐(70%氯化钠+30%氯化钾),建议钠盐的摄入<5g/d(约1茶勺),最佳目标是<1.5g/d,推荐钾的摄入量3500~4700mg/d。

在运动上:血压小于160/100mmHg推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跳绳):30~60min/d、5~7d/周,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也可以进行力量训练抗阻力量练习保持并增加肌肉含量,血压过高者或有严重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临床合并症的患者,则应该进行慢走这种低强度运动,同时中医传统的太极和气功也可以协助降压。

在体重上:体重指数BMI应该维持在正常值:20-24kg/m²,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²,其次需要控制腰围至男性<90cm,女性<80cm。

在生活中:需要戒烟、戒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压力,若压力过大时可以采取深呼吸、冥想等疗法舒缓情绪。

在血压监测方面: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每次至少连续测量2次,间隔1~2min,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测量血压前30分钟应避免运动,前5分钟应该安静休息;最好在起床时测量血压;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d进行监测,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2天的监测。

冬季气温骤降,这些方式有助稳定血压

如今,随着冬季的到来,湖南的气温也发生了“骤降”。刘春华提醒,天气变冷,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导致血压的升高,特别是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时,血压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所以在血压波动较大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及时就医:若在静息状态下血压达到160/100mmHg及以上,无论有无身体不适,皆应尽快就医;若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悸心慌、手足麻木等不适症状,无论血压情况如何,也应尽快就医。

②休息放松:若发现血压突然剧烈波动,首先需保持安静的休息状态,防止血压更加剧烈波动,并进行深呼吸,通过调整呼吸来调节血压。具体做法如下:取坐位,闭双目,保持全身放松,缓缓用鼻吸气,缓缓用嘴吐气,如此重复10-20次,可有效缓解情绪,从而稳定血压。

③耳穴按摩:耳背沟是耳朵上的穴位之一,又称为“降压沟”,其在耳背面呈“Y”字形凹沟部,因耳部具有丰富的迷走神经,所以在按摩耳穴的同时可以刺激迷走神经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由上而下按摩10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微感到红热为宜。

④穴位按摩: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双向调节血管,使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调整血压。内关穴不仅可以调整血压,也对一些心系疾病有保健作用。具体做法如下:选取内关穴(手臂内侧,腕横纹上3指处),保持放松,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按揉内关穴10分钟,以微感到红热为宜。

⑤注意保暖:秋冬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血管受到寒冷刺激会剧烈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暴露在外的颈部和头部血管,所以秋冬季应注意保暖,出门戴好口罩、帽子、围巾。

⑥按时吃药:对于患者来讲,随意停药或者加药会导致血压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所以需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且定期复查。

⑦日常注意: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保持良好情绪等、定期监测血压。

来源:红网

作者:陶艳 刘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655/59/120476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