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28日讯(通讯员 宁春艳 刘丽华)5岁的多多(化名)经常患支气管肺炎,每次犯病,在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都会开具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按照医生开的药服用后,咳嗽、咳痰等症状就会明显好转,一般一周左右就好了。
看着医生开药的处方都差不多,“久病成医”的多多妈记下了这几种药。此后,多多一发病,妈妈就直接上药店买回头孢类药给他服用。
近期气温变化大,多多又开始咳嗽、咳痰。妈妈判断孩子的老毛病——支气管肺炎又犯了,轻车熟路地给多多用上了头孢类药物。
然而这次效果就没那么“灵验”了,吃了几天药,多多依旧咳得厉害。
“一样的症状,一样的药,怎么这次没用了?”满心疑问的多多妈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门诊咨询。
接诊的药学部副主任刘丽华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告诉多多妈,孩子很可能是因为长期反复不规律用药导致体内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多多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都是医生开过的药,为什么会产生耐药性?
刘丽华解释,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时,由于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本身对抗菌药物不敏感,代代相传不会改变;获得耐药性则是因为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使细菌产生适应性变化,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对该种药物的耐受性不断的升高而产生的。获得耐药性可因不再接触抗菌药物而消失。
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个体代谢速度差异相关,但更主要的原因仍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在经常使用抗生素,使用又不够规范的前提下,每用药一次,就会把不耐药的细菌杀死,留下耐药菌。经过长期繁殖和基因突变后,产生大量耐抗生素的细菌,导致耐药性产生。
刘丽华告诉多多妈,医生在开具药物时,会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对治疗的疗程以及药物剂量、疗效进行专业判断,没有医生明确的指导、家长一般看孩子服药后症状好转就快速停药,停药后症状反复了又服药,反复不规律的重复用药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
听到这里,多多妈终于恍然大悟,表示会带多多上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治疗。
刘丽华表示,以往人们通过开发新的抗生素来解决耐药问题,但现在开发新抗生素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的脚步了,因此,通过控制抗生素使用、减慢耐药细菌的蔓延就变得非常必要。
预防耐药性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遵医嘱用药,停药、换药、用药时间长短都不要私自决定,出现异常状况及时与医生、药师沟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耐药。
来源:红网
作者:宁春艳 刘丽华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655/62/12095124.html